长征路上学党史|从“红军街”到“致富路”,宁化热土迈向新征途



  中新网宁化9月1日电(刘越)在淮土镇凤凰山村主干道上,记者差点跟一支喜气洋洋的队伍撞了个满怀。

  执红扇、挑红担、穿着红衣奏喜乐,新郎官满面红光,踏过宽阔的水泥路,去往新娘家接亲。

凤凰山村中,一支接亲队伍喜气洋洋。刘越 摄

  这条路,红军曾走过。长征途中昼夜行军,土路狭小而泥泞,连马都骑不了;这条路,凤凰山村的村民也曾走过。赤脚挑着自家养的鸡、种的菜,披星戴月地往大集赶,只为赚个辛苦钱。

凤凰山村中,主干道宽阔平整。刘越 摄

  而现在,指指对面山头上尤为醒目的军号雕塑,当地村民笑眯眯地对记者说:“游客从那边山顶上下来,沿着这条路去往红军街、红军井、五通庙,很热闹咧!”

  从行军到接亲,从谋生到游玩,大道宽又阔,见证红色热土美好变迁。而在凤凰山村里,有故事的路,远不止这一条。

  “路越宽,人越好走”

  在大巴车沿着摇曳的粉荷与稻浪转了好几圈后,8月31日,“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福建线采访团的成员们抵达了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淮土镇凤凰山村。

  放眼望去,良田美池,碧树繁花,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长征主题壁画、标语随处可见。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条长达千米的“红军街”。

  该街道名字颇有来历。宁化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红军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6600多名宁化子弟兵参加长征。自1929年3月到1934年10月,陆续有红军队伍进驻宁化凤凰山。

凤凰山村中的红军街街口。刘越 摄

  本着“不随意打扰百姓生活”的原则,红军战士们大多借住在祠堂、香火厅等地,但由于人数众多,实在无法承载,凤凰山的百姓纷纷拆下自家门板,借出稻草给红军垫睡,沿街屋檐下满满当当睡着的都是红军战士,因而得名“红军街”。

  沿着长街漫步,红色主题文创馆、红色主题民宿、特色小吃、农产品、伴手礼……小小一条红军街上,各类店铺令人目不暇接。今年52岁的村民孙喜民回忆,以前这条街很破烂,走路、做生意都不方便。“住在街道两旁的人很少,大多是老人。有的房子门板上破了个洞,还会有老鼠和猫钻来钻去。”

凤凰山村中的红军街。刘越 摄

  在他的童年记忆里,赤着脚的村民们或推着板车,或挑着担子,在那条鹅卵石铺就的破败小路上讨生活。这两年,红军街被翻修、开发、利用起来,打造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在政府号召下,他在此地经营起一家干货铺来,主要销售花生、山茶油、梅干菜等农产品。不仅自产自销,还帮助其他村民代销,增加收入。他提到,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村里的农产品受到外地游客的青睐,尤其是来自上海等地的游客。

店主孙喜民向记者介绍农产品。刘越 摄

  昔日的红军街,成了当今的“致富路”,交错织就出孙喜民的好日子:木板车、自行车、摩托车、四轮车,交通工具不断迭代升级。今年,他还响应国家号召,购买了一辆新能源电车。

  孙喜民感叹道:跟着时代走,路越宽,人越好走!

  吃上红色“旅游饭” 凤凰山村喜迎致富新图景

  “跟着时代走”,这句朴实的道理,也让凤凰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兴钢深有同感。

  曾经的凤凰山村,人多地少,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4亩,土地不算肥沃,发展困难。好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凤凰山村踏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2019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化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核心展示园(淮土)建设项目落地凤凰山村。以此为契机,该村加快推进红色遗址的保护修缮,实施红军街历史风貌修复,新建了鞠旅陈师广场、情忆园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等。

凤凰山村村貌。刘越 摄

  村内文旅业态不断丰富的同时,村民们逐渐吃上了“旅游饭”,民宿、餐饮、销售等渠道不仅实现村民增收,还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随着核心展示园的建成,凤凰山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纷至沓来,不仅带动了当地土特产如米酒、薏米、豆角干等的热销,还显著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王兴钢介绍,2023年,该村年游客量达到了6万人次,实现了村民收入与村集体经济的双增收。

凤凰山村内,有村民在晾晒辣椒。刘越 摄

  今年58岁的王兴楷在村中经营着一家特产店。自开业以来,他的店铺形成了稳定的回头客群体。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王兴楷成功将花生、薏米等当地特产推向市场,甚至吸引了外地商家的大批量采购。

  “现在的村子变得更加漂亮,环境得到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也日趋完善,为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在外工作的村民孙灵丽,也惊讶于家乡发展的迅猛。王兴钢透露,在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同时,凤凰山村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善。通过发展文旅经济和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村集体有了更多资金来反哺村民,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解决医保问题。

凤凰山村村内,两位老人在纳凉闲聊。刘越 摄

  “街上的这些村民看到我们村干部时,脸上都是笑嘻嘻的。为什么?他东西好卖了,腰包鼓起来了,人居环境变好了。”

  从昔日“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落后村,一跃成为新时代的新农村,凤凰山村的蝶变,离不开宁化县打好红色文旅牌的方针路线。

  为老区振兴注入强大“红色力量”

  红色,是宁化的鲜明底色。

  宁化是长征出发地,是中央苏区重点县。苏区时期,全县13万人口中就有1.6万余人参加红军,每年为中央苏区政府和红军筹集大量钱款、被装,被誉为“扩红模范区”。长征时期,6600多名宁化子弟兵参加长征,到达陕北时仅剩58人,建国后仅存37人,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重大贡献。

  从失而复得的《军用号谱》,到王氏一门四忠烈的感人事迹,从曾担任反“围剿”斗争关键阵地的河龙乡红军兵站旧址,再到拓展红色文化内涵的淮阳村刘氏家庙……光辉的历史,造就了宁化县内丰富的革命遗址与红色故事。

淮阳村刘氏家庙。刘越 摄

  近年来,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宁化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的理念,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推介县革命纪念园、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陈塘村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群等多个红色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打卡,为老区振兴注入强大“红色力量”。

  据宁化县长征出发地遗址保护中心主任邱明华介绍,近年来,宁化持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争取了3825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修缮30处革命文物,建设了一批教育基地。

宁化县长征教育基地内,一组战斗中的红军雕像。刘越 摄

  “比如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这是我们宁化县的一个标志性项目,从2021建成以来,已接待观众将近80万人次,影响力、辐射力还是很大的。”

  红色旅游如火如荼,红色培训也发展迅猛。邱明华表示,自2021年以来,依托一批长征精神现场教学点,宁化着力发展党政级干部教育培训,目前已有110个中央、省、市机关和单位系统到宁化建立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共举办培训班一千余期、培训学员12万余人次。而这块闪亮的“红色品牌”,将来必将赋能宁化相关产业,推动经济长远发展。

  “红文化”蝶变“金名片”,“红色村”飞出“金凤凰”。一条红军街,助力老区人民增收;一条致富路,绘下红色热土新貌。红军战士穿着草鞋走过的宁化,如今正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完)

【编辑:田博群】


习言道|回忆起这件事,习近平称“备感温暖”

  中新网9月3日电 “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非洲国家纷纷伸出援手,有的国家自己也不富裕、人口不到200万,向地震灾区慷慨捐出200万欧元,相当于人均1欧元,这份情谊让中国人民备感温暖。”

  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就来到非洲,在访问坦桑尼亚期间的演讲中,他回忆起汶川地震后,非洲国家对于中国的无私援助。

  中非友好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习近平曾这样阐释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从小就是在中非友好的热烈气氛中长大的,对非洲有很浓厚的兴趣,熟知一些非洲国家老一代领导人的名字,熟知坦赞铁路等中非友好佳话”。

  的确,中非关系不是一天就发展起来的。

  “中国和非洲国家是患难之交,患难之交不能忘。”习近平曾在不同场合讲述中非之间“患难之交”的情谊。

  2013年3月到访刚果共和国时,习近平在演讲中谈到了一所位于中国青海的小学——中刚友谊小学。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刚果共和国为灾区援建了一所小学,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亲自将其命名为中刚友谊小学。

  当时,中方考虑到玉树位于青藏高原,捐建一所完整的寄宿小学成本较高、对刚果负担较重,因此建议仅捐建一座教学楼或图书馆,但萨苏却说:“不管造价多高,刚果都会承担。”

  在那次演讲中,习近平还特别念了中刚友谊小学学生写给萨苏总统的感谢信。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2018年7月,在到访塞内加尔前夕,习近平在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打井工程”,中方提供融资实施的乡村打井工程将“解决塞内加尔七分之一人口的吃水用水问题”。

  塞内加尔邻近撒哈拉沙漠,在远离城市的农村,村民基本生活用水十分困难。

  2017年3月,乡村打井工程在塞内加尔启动,覆盖塞内加尔14个大区中的12个,工程不仅让民众吃上了“放心水”,还为当地创造了3000多个就业机会。

  过去数十年间,医疗队是中非友好的民间使者。

  2013年,习近平访问非洲时,专门看望了执行援外任务的中国医疗队,并用16个字首次提出中国医疗队精神,“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去年2月,习近平在给第19批援中非共和国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时,再次提到这16个字。他在回信中说,你们在中非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用心服务当地民众,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从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开始,60多年来,中国累计向48个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2.5万人次。以阿尔及利亚为例,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接生了200多万新生儿,许多孩子起名为“中国”。

  从数万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远渡重洋修建坦赞铁路,到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后来自非洲的倾囊相助,到埃博拉疫情、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医疗队的义无反顾……中国与非洲一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更多见证中非友谊的温暖故事在续写。如习近平所言,中国和非洲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李伊璐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编辑:李润泽】

台湾创业青年参访交流团走进广州从化

  中新网广州9月3日电 (郭军 黄健怡)9月2日至3日,30位来自台湾高雄、台南、台北、台中、新北、屏东、桃园、苗栗等地的台湾创业青年走进广州从化参观考察,以“筑梦珠江·扎根广州·拥抱湾区”为主题,分享在两地的创业经验和发展机遇,共同探讨台青企业在大陆的发展前景和合作空间。

参访交流团参观从化香米产业园。从化区委统战部 供图

  参访中,台湾创业青年们深入了解了从化区的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环境以及文化历史底蕴。他们参观了从化香米产业园,领略当地独特的农业种植文化和先进的农业科技应用。在顺昌源酒业有限公司,台湾青年们走进酒香四溢的车间,体验了岭南果酒文化的魅力。在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馆内的珍贵典籍与艺术品让台湾青年们对中华文化传统和岭南地域特色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区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台湾青年们与中心负责人及在从台湾创业青年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中心的各项服务功能、政策支持以及港澳台侨青年在从化创新创业的故事。

  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自己的所看所感传递给台湾身边的亲朋好友。

  从化创业台青黄敬棠现场向到访的台湾青年讲述了他从“火龙果”到“牛樟芝”架起两岸“桥梁”的创业故事。他表示,从化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台商都很友好,是适合台商台青就业创业、成家立业的好地方。

参访交流团参观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从化区委统战部 供图

  广州台湾青年之家和台湾营销人协会有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两岸青年能够加强交流、分享经验,他们也将组织更多台湾青年到大陆参访交流,让台湾青年们多了解大陆,多认识从化,助力他们扎根大陆发展。(完)

【编辑:胡寒笑】

这一天,永远铭记!

9月3日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是所有中国人都必须铭记的日子

穿越历史烟云

那段浴血奋战

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

震撼人心

79年间硝烟散去

山河重振,民族富强

这段无数先辈用血泪写就的峥嵘岁月

应当牢牢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79年不敢忘,不能忘!

↓↓↓

  制作:袁汝晶 刘思伟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编辑:田博群】

贵州检察机关依法对冉平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中新网9月4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博消息,日前,贵州民航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多彩贵州航空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冉平(副厅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经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六盘水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被告人冉平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依法讯问了被告人,听取了辩护人的意见。六盘水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冉平利用担任民航西藏自治区管理局基建技改办副主任,民航西藏自治区管理局日喀则和平机场改扩建工程指挥部指挥长,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贵州民航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指挥部党委委员、指挥长助理,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贵州航投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