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9日电 据最高检微博消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范集湘涉嫌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一案,由江西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对范集湘作出逮捕决定。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中国两大“超级显微镜”强强联手 物质结构研究“左膀右臂”共同发力
中新网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8月10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间协同联动发展,同被誉为探索物质微观结构“超级显微镜”的两个大科学装置——合肥光源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强强联手,8月7日至9日在甘肃兰州首次共同召开联合用户学术年会,被业界誉为物质结构研究的“左膀右臂”共同发力服务用户。
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500多名相关领域科研和产业用户齐聚一堂,探讨如何利用大科学装置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共谋未来发展,促进同步辐射光源和中子源在物质科学、生命环境、能源催化、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领域进一步应用。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介绍说,合肥光源和中国散裂中子源,分别利用X射线和中子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与性质,前者与核外电子相互作用,后者主要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两者结合在一起,恰好可以获得物质材料的完整结构信息。两者各具特色,又互相补充,可实现物质表面到深层、轻重元素、电子与磁结构等多尺度多维度研究,是物质结构研究的“左膀”与“右臂”。
王生表示,中国散裂中子源和合肥光源拥有众多共同的用户群体,同时在关键技术和实验方法、装置建设和维护、开放运行和用户支持等方面也有许多共通之处。散裂中子源的用户中,95%以上同时是光源的用户,很多研究工作既需要使用散裂中子源,也需要使用光源。两大装置联合召开用户年会,可以大大增进用户之间的交流沟通。
本次年会上,众多院士、专家学者建议在中国散裂中子源旁,尽快规划建设一台先进的同步辐射光源。散裂中子源和同步辐射光源“珠联璧合”,加快形成多种研究手段互补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可以充分发挥中子散射技术与同步辐射技术的协同互补性,在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支撑高新产业发展、吸引尖端人才、促进学术交流合作等方面都能发挥巨大的综合效应。同时,通过优化运行管理机制,使用户同时申请光源和中子源的机时成为可能,极大提高研究效率,起到“1+1>2”的效果。

这次年会不仅展示出中国国内光源与中子源装置开放运行的成果,同时搭建了一个用户间碰撞智慧火花的平台,与会代表通过交流研讨,期待两大装置强强联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凝聚优势力量,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用,实现关键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
据了解,合肥光源是中国第一台专用同步辐射光源,中国散裂中子源是中国首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年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东莞研究部共同主办,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协办。(完)
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队起航 将搭载外籍科学家作业
更多科考之行,从这里驶向深海(在现场)
海南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开启试靠泊一月有余,已服务199航次科考船——
登高远眺,海南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背靠南山,面向南海,形似新月。这里是我国距离千米水深海域最近的港口,仅为164公里,科考船从出港到抵达深海,仅需半天时间。
7月1日,随着海洋石油546科考船顺利停靠在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我国第一个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开启试靠泊。截至8月10日,已服务科考船199航次。
日前,记者来到这里,看到中国海洋大学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船已完成补给,停在新泊位上。船舱里,实验室主任宋振杰正忙着为出海调试设备。
这不是宋振杰第一次来到南山港。“2020年,南山港还是货运码头,只有两个货运泊位。我们第一次在这靠泊时,出港要绕过堆货场。”宋振杰指向数百米外的老泊位,又环顾新泊位,继续说,“现在可变样咯!有专属科考泊位、仓库和试验场地,步行百米就能出港口购买补给,港口外灯火通明。”
变化始于2019年,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正式成立,开始在深海科技领域发力。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要求培育深海深空产业。同年,南山港明确“科考母港”定位。
南山港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021年,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开工建设,于今年5月交工验收。三亚南山港码头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沈悦介绍,目前,公共科考码头工程项目主体已建成,泊位长度278米,可满足国内最大科考船停靠。此外,码头还有1座长130米的保障泊位、1座长65米的下水滑道,滑道可将科考船拉到岸上完成维保工作。总新增泊位岸线460米。
目前,我国科研院所专用码头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广东等地。而公共科考码头则面向所有科考船和科研单位开放,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便利。
一则省时省钱。三亚南山港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文算了笔账:南山港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千米水深海域更近。科考船若从青岛往返南海科研海域,航程需10多天,如今靠泊在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可节省数百万元。
二则效率提升。部分实验配套的小型科考船所属企业没有专用码头,靠泊其他科研院所的专用码头则需层层审批。公共科考码头市场化运作,签订合同和安全协议,缴费后即可使用,提高了效率。同时,可进一步满足不同机构、不同科研单位的需要。
三则服务全面。“以前泊位少,每次有货船到港,我们就要让位置。现在不仅泊位充足、即来即停,还有实验室供我们调试设备,出港采购物资也更方便。”科考船“北调996”试验主任祝向阳感慨。
“公共科考码头不仅有泊位,更是‘一站式’科考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包括船舶租赁、航次共享、船舶保障、材料加工、科考实验、生活保障等6项服务。”以航次共享服务为例,沈悦解释,“在同一科研海域,可能有几家科研单位开展同类科考活动。我们从中‘牵线’,提升航次利用率,帮助科研单位降低成本。不久前,我们刚协调4家科研单位,乘坐同一科考船,完成了为期11天的深海科考。”
距离岸线不到百米,新建实验室通体洁白。“码头新建了4座实验室,其中,最大的3300平方米,最小的900平方米,均有开阔场地、大小隔间、航车设备、冷库等。”沈悦介绍,目前码头上有约20家科研单位正开展实验,未来将继续投入实验设备,满足科研单位的个性化需求。
走在港口,记者遇到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团队到码头考察。“最近来考察、谈项目的科研团队越来越多,最忙的一天接待了10拨客人。科考航次、合作项目的增加,说明公共科考码头获得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认可。”梁文说。
开放共享,助力科研。目前,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中船集团、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60多家科考单位通过南山港开展科考。渐渐成长的南山港为一项又一项深海重大科研项目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青海省海东市委常委强建海接受审查调查
福建海警依法送返4名台湾省籍渔船船员
中新网8月13日电 据中国海警局官方微博消息,2024年7月2日,福建海警局位泉州近海依法登检查扣1艘涉嫌非法捕捞的台湾省籍渔船,船上船员5名,载有渔获物1335公斤。福建海警局以该船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立案侦办,经前期调查取证,丁某等4名船员违法情节轻微,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于8月13日安排返回台湾,另1名涉案人员仍在进一步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