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佛、看藏戏 拉萨雪顿节别样热闹

  中新社拉萨8月4日电 题:观展佛、看藏戏  拉萨雪顿节别样热闹

  中新社记者 赵朗 贡桑拉姆

  法号声雄浑庄严,巨幅释迦牟尼唐卡在展佛台徐徐展开。8月4日是藏历六月三十日,哲蚌寺举行展佛活动,这是拉萨雪顿节最为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

  “雪”为酸奶,“顿”意为宴,所以雪顿节也被称为“酸奶节”,已有三百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8月4日,拉萨哲蚌寺举行展佛活动。 中新社记者 贡桑拉姆 摄

  在哲蚌寺,记者看到,信众、游客沿着山道缓缓前行,秩序井然。展佛台下,人们向巨幅释迦牟尼唐卡抛出寓意吉祥的哈达。中午12时许,中新社记者前往色拉寺,巨幅强巴佛唐卡已展开,供民众瞻仰。

  观展佛、看藏戏是雪顿节传统活动。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正上演着藏戏《顿月顿珠》,舞台周围挤满了观众。人群中,32岁的卓嘎正热心解答游客好奇的藏戏问题。她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是雪顿节第一天,专门来看藏戏,小时候都是跟着长辈来罗布林卡看,最喜欢八大传统藏戏中的《白玛文巴》。”

  谈及对古老藏戏的态度,作为年轻人,她说:“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被这些文化滋养着,很难不喜欢。”

8月4日,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正上演着藏戏。 中新社记者 赵朗 摄

  观众群中,三位聋哑人用手语交流着。中新社记者通过文字采访了其中一位,得知对方名叫丁增桑布,是一名唐卡画师,学习并从事绘画8年,他喜欢正在上演的藏戏故事。无声世界中,极具表演性的藏戏让他看得津津有味。

  舞台之外,民众们在罗布林卡园内过林卡、聚会,热闹不已,游客史先生被罗布林卡里的一切景象吸引着、震撼着。他说:“我来自北京,是一名音乐老师,现代音乐专业。藏戏唱腔非常原生态,而且特别难唱。藏戏有歌唱、器乐、舞蹈表现形式,特别值得推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类越有特点的东西越让人兴奋。”

  他还说:“第一次来西藏,意外遇上了雪顿节,今天早上天不亮去哲蚌寺排队看了展佛。”

  在这天,布达拉宫脚下也正上演着藏戏。(完)

【编辑:李润泽】

中粮集团原副总经理周政被公诉 被指“一人犯数罪”

  中新社北京8月8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8日通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周政涉嫌受贿、贪污、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案进展。山西省运城市人民检察院近日已向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起诉指控称,被告人周政利用担任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粮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粮置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巨大;身为国有公司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贪污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周政一人犯数罪,依法应当数罪并罚。

  公开资料显示,周政出生于1963年。2023年11月,官方通报其被查。

  今年5月,官方通报周政被开除党籍。他被指“用公款购买、发放消费卡”“为亲属推销金融产品谋取利益,搞权色交易”“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贪婪无度,骗取公款据为己有”“擅权妄为,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等。

  近年来,“中粮系”已有多人落马,包括中粮集团原中粮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德炳等。(完)

【编辑:胡寒笑】

【文脉华章】习言道|这两个宝贝,习近平看得很重

  中新网8月9日电 伴随着“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

  “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对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习近平一直看得很重。

  从敦煌研究院到三星堆博物馆,从平遥古城到殷墟遗址,从云冈石窟到大运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到访百余处历史文化遗产,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在此次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提出进一步要求。

  ——“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看来,“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过程,正是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的实践,是对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探索。

  “‘北京中轴线’将15个遗产构成要素在空间和时间纬度形成整体,共同向世界呈现了一个古今交融的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故事。”他说。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副教授、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铭认为,强调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保护,是中国在申遗工作上提供的一种“中国方案”,即强调文化遗迹和自然生态的景观互动,强调民众参与保护,实现保护过程中人与遗产的互动、共生,体现“整体的人类遗产”意义,而这也可看作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抓手。

  ——“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文明需要薪火相传,也需要与时俱进。习近平曾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今,这些“宝贝”也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生活。

  “‘博物馆热’成为社会现象,多地‘博物馆之城’建设成绩亮眼,文化遗产与文创、旅游等相结合,都在积极助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实实在在提升民众的获得感。”王铭表示。

  在王铭看来,人的活态传承至关重要,这是文化和自然遗产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基础。此次“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公众的广泛热烈参与就很有代表性,体现了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的连接。

  “‘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不仅带动了北京核心区环境的改善,民众广泛参与申遗过程,也使其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价值传播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文化动能。”吕舟说。

  ——“要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用实际行动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促进文明交流方面有着特殊作用。在诸多外交场合,习近平多次话文物、说文化、谈文明,倡导“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

  “世界遗产既是世界各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王铭表示,比如此次成功扩展申遗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中的中国东部沿海段落,保护全球迁飞候鸟的栖息地、停歇地和越冬地,推动国际交流非常关键。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其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此次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指出此次申遗成功的更深意涵:“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时说。

  2023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跨越几十年的两句话,贯穿着传承中华文脉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在世界大变局之下,人类文明面临发展与重构,中华文明将向何处去?

  习近平高瞻远瞩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说。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李雪瑶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