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齐聚福建万寿岩 将农村大地变成“乡间艺术馆”

  中新网三明8月4日电 (黄艳 张倩茹)“在丰富的活动中,我们和大陆学生一起合作、生活,增进彼此了解,相互成为朋友,留下了很多美好记忆。”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学生李兆祥2日在首届万寿岩两岸青年地景艺术创作周上如是说。

图为活动现场。黄艳摄

  8月2日,以“二十万年古与今 两岸青年地景创作”为主题的首届万寿岩两岸青年地景艺术创作周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举行。活动吸引了130名两岸大学生及两岸高校学者专家参加。

  万寿岩遗址是福建省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它的发现使闽台两岸的史前渊源关系得到进一步证实,为研究早期人类活动、古气候和古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考古文化价值。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两岸青年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闽台合作共建共创新路径,形成海峡两岸共同生活新文化、新标识,持续带动三元区三产经济提速发展,擦亮万寿岩文旅品牌。

  活动选取当地特色的竹子为主材,采用大陆和台湾学生混搭分组形式,将大学生们分为6组创作艺术品。本次活动持续至8月9日,将举办篝火晚会、才艺表演等活动,两岸学子通过“日间艺术创作+夜间露营娱乐”的形式,创作出大地景观艺术作品,将农村大地变成“乡间艺术馆”。

  三元区是三明市政府所在地。一直以来,三元区以乡建乡创为载体,引进台湾跨界自造乡建乡创团队助力乡村建设,通过“陪伴式”服务,培育出了小蕉村、岩前村等乡村建设的闽台合作样板,在探索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新步伐。2023年,三元区入选福建首批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完)

【编辑:邵婉云】

东北华北等地部分地区暴雨洪涝风险加大 两部门持续会商调度指导

  中新网8月3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8月3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继续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进行联合会商,视频调度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湖南等重点省份,研判雨情汛情发展态势,研究部署重点地区防汛工作。

  会商指出,东北、华北等地新一轮降雨过程与前期落区高度重叠,易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辽河、松花江吉林段超警堤防巡查防守任务繁重,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据气象预测,8月3日至6日,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黄淮中东部、东北地区等地将先后出现较强降雨。

  会商强调,各级防指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牵头抓总作用,压紧压实各行业领域防汛责任,加强监测预报预警,落实相关管控措施。要强化高水位防洪工程巡查防守,每个河段、每座水库要有专业技术指导,确保及时辨识风险、高效处置险情。要全力做好人员转移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和“四个一律”转移要求,坚决果断扩面转移受威胁群众。要加强防汛科普宣教,增强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日,国家防总维持针对辽宁、吉林的防汛三级应急响应以及针对黑龙江、内蒙古的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维持针对湖南的国家二级救灾应急响应、针对河南和四川的国家三级救灾应急响应以及针对吉林、福建、陕西的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调度翼龙无人机和固定翼空中指挥机继续在湖南、辽宁执行应急通信保障和灾情侦察任务,调派专业技术人员携带智能装备协助辽宁、吉林开展巡堤查险,派出的工作组继续在辽宁、吉林、湖南协助指导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3日,应吉林省防指请求,国家防总办公室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调拨编织袋、长丝土工布、复膜编织布、防洪铅丝网、钢丝网兜、折叠式金属网箱、排涝设备、照明设备等总价值约555万元的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支持吉林省开展防汛抢险工作。

【编辑:黄钰涵】

台湾师生西安行:品悟学府的“年轮”与“新枝”

  中新网西安8月6日电(李一璠)“关中书院郁郁葱葱,西安鼓乐悠悠扬扬。这座古老学府如同古树,圈圈年轮记录着历史,见证着文化薪火相传。”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大四学生傅昱澄6日感慨道。

  当日,由清华海峡研究院、泉州市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联合筹办的梅竹书院第二期东方管理研学班来到古城西安。23名来自台湾清华大学、台湾阳明交通大学的师生来到关中书院及西安交通大学参访交流。

8月6日,由清华海峡研究院、泉州市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联合筹办的梅竹书院第二期东方管理研学班参观关中书院。 李一璠 摄

  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内,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大三学生林于婷不时举起相机,她说:“我专门拍照记录了校门校徽,了解到大陆有多所交大,希望早日集齐。行走在西安交大,看到‘饮水思源碑’时让我感到熟悉又亲切。”

  西安交通大学校友关系发展部副主任、校友会秘书长赵力表示,由于交通大学的历史渊源,两岸校友们共同秉承“饮水思源”的理念。青年们通过多频次的互动往来,能够深入交流、互学互鉴,进一步感悟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情感。

  “关中书院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承载着璀璨的文化。”西安文理学院关中书院院长张天社带领台湾师生了解、欣赏隋唐遗韵西安鼓乐,并向台湾师生讲解北宋张载“横渠四句”及其当代价值。

8月6日,由清华海峡研究院、泉州市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联合筹办的梅竹书院第二期东方管理研学班参观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 李一璠 摄

  对于台湾交通大学校友总会副执行长王统亿来说西安并不陌生,他表示:“这次不仅是为了故地重游,还想了解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的发展情况。西安交大如同参天大树,不断开枝散叶。我看到许多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新枝芽’茁壮成长。”

  泉州市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贾强说:“梅竹书院致力于搭建促进两岸交流和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不断促进两岸青年了解交流、建立友谊。”

  “西安厚重却不失活力,想尝试穿上汉服唐装行走于古香古色的街头巷尾。”首次来到大陆的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大四学生吴珞歆说,研学中除了收获新鲜知识,当一次“长安姑娘”是她此行最期待的事。

  据悉,台湾师生还将前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雁塔等名胜古迹游览,随后赴福建泉州参加闭学式。(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