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取得超新星爆炸研究新突破

  天文学里面有个名词,叫“超新星爆炸”,指的是恒星演化中一种剧烈的爆炸现象,它不仅是壮丽的奇观,也承载着宇宙演化的关键信息。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捕捉到了超新星爆炸中的“激波突破信号”,为揭示恒星晚期演化与死亡之谜提供了新的关键线索。这一成果日前在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发表。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 张居甲:这是我们实际上拍的一颗超新星的图像,它是在一个星系里面,看起来跟个恒星差不多,这颗就是超新星。

  研究团队所观测的这颗超新星名为SN 2024ggi,它位于距离地球2000万光年的星系。

  超新星爆炸,是一种非常剧烈的天体事件,通常发生在恒星生命周期的末期。超新星爆炸会释放巨大的能量,亮度在短时间内甚至能超过整个星系的亮度。

  “激波突破”则是超新星爆发后,最早期的电磁辐射事件,它能揭示恒星“死亡”瞬间的极端物理过程。

  超新星激波突破信号,捕捉到了!

  研究团队利用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的2.4米望远镜,以及欧洲南方天文台、意大利伽利略国家天文台等地的先进天文望远镜,在超新星爆炸最初的几十个小时中,交替进行高频光谱监测。最终,成功捕捉到激波突破信号,揭示了复杂的传播过程。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 张居甲: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光谱,就能够重建超新星,外面的物质是怎么分布的,从而我们能知道像这种大型的恒星,在最后阶段,它演化成一个什么样子。

  据介绍,从宇宙初期就存在的恒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以点亮整个星系的绚丽来结束一生,大量的重元素由此产生,其中就包括了金元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金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宇宙碎片。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 张居甲:比铁还重的元素,只能通过超新星爆炸的方式才能产生。所以像金、银都是超新星产生的,炸得比较散,抛射到宇宙中,再重新凝聚而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张子怡】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如桂受贿逾亿元 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中新网南宁8月6日电(林浩)8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如桂受贿一案,对陈如桂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其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图为庭审现场。广西高院供图

  经审理查明:2003年至2022年,陈如桂利用担任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市建设工委书记,广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广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广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中山市委书记,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工程承揽、项目推进、企业经营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通过他人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08亿余元。

图为陈如桂在庭审现场。广西高院供图

  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陈如桂的行为构成受贿罪。陈如桂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应依法惩处。鉴于其部分受贿系未遂,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主动交代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贿事实,认罪悔罪,积极退赃,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已全部追缴,依法可以从轻处罚。法庭遂作出上述判决。(完)

【编辑:胡寒笑】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跌破19米 退出警戒线



  中新社南昌8月4日电 (记者 姜涛)8月3日23时,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退至18.99米,低于警戒水位0.01米,这标志着鄱阳湖水位退出警戒线。

  受近段时间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加之江西“五河”入湖流量减少,鄱阳湖水位持续缓降。截至8月4日8时,星子站水位下降至18.96米。

  记者了解到,鄱阳湖水位自6月27日6时50分突破19米警戒线后持续上涨,7月4日14时出现洪峰水位21.56米后开始缓慢回落。

7月29日,俯瞰鄱阳湖入长江之口,清浊分明。徐会刚 摄

  连日来,在鄱阳湖入长江之口,湖面流速平稳,宛如一面双色的平面镜,江水西来浑浊,湖水南来清澈,两水交汇,清浊分明。

  据江西气象部门预测,此轮“超长待机”高温天气将持续到8月10日左右,鄱阳湖水位仍将呈缓退状态。(完)

【编辑:杨彦宇】


台湾大学生在安徽实习“初体验”:文化之约 创新体验

  中新网合肥8月7日电 (张俊 宁珊)2024年台湾大学生暑期皖企实习营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落下帷幕。来自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辅仁大学、勤益科技大学等高校的29名台湾大学生,跨越海峡来到合肥,完成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之旅。

  本次实习营以自然之旅、文化之约、管理实践、创新体验为主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台湾学子们不仅能深入企业实习,更能全方位感受安徽的历史文化、现代管理理念和创新氛围。

台湾大学生蔡甄庭和古容恩在合肥一家企业实习工作。宁珊 摄

  来自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蔡甄庭是此次实习营的团长,在合肥一家智能制造企业实习。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大陆,也是首次参加实习。蔡甄庭表示,这次实习让自己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差异,也让自己对未来的职场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除了实习工作,蔡甄庭还参观了合肥的罍街、贡街、合柴1972等地,感受人文风情。在安徽名人馆中,蔡甄庭看到了刘铭传这一对台湾发展贡献巨大人物的相关展览,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参观人工智能企业时,蔡甄庭也对人工智能技术印象深刻。“很多东西你不需要自己动手,下个指令,它就帮你做好。”蔡甄庭说。

台湾大学生蔡甄庭和古容恩参观合肥科技创新展览。宁珊 摄

  同样来自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古容恩在合肥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实习。她表示,这次实习让她对大陆的工作环境有了更多了解。古容恩介绍,人资工作以关注招聘网站上的人才资讯为主,看到合适的人才就会发信息沟通,或邀请对方面试。古容恩说:“大陆的移动支付方式非常便捷,未来我希望能带父母来大陆旅游。”

  台湾大学生暑期皖企实习营已经创办了12年,是皖台间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青年交流品牌。(完)

【编辑:胡寒笑】

川渝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执法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

  中新网重庆8月5日电(梁钦卿)“污染治理设施平时是怎么管理的?”“废气收集效果如何?”近日,川渝生态环境联合执法重庆现场检查2组的成员们结束四川德阳的排查工作后,又立马赶到四川成都,会同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夜间突击检查。这是2024年川渝生态环境联合执法现场的生动一幕。

图为川渝生态环境联合执法人员使用无人机开展现场执法,科技助力守护蓝天。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记者5日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是川渝两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连续第五年开展联合执法工作。近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向全国介绍推广了川渝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实践经验。

  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来,川渝联合检查企业3000余家次,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2000余个,立案查处150余件,发布典型案例24件,有效打击跨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助推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为优,25个川渝跨界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的共同探索和努力。

  近年来,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深入研究交叉执法、实战演练、联动帮扶等工作,共同梳理解决联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当前,川渝两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已达成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统一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标准、统一自由裁量基准等12条具体合作措施。两省市在数智化系统应用、环保警勤联动、“检察+”协作体系等方面深化协作,构建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格局。

  在川渝毗邻地方,贯穿全年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比如,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和重庆市梁平区,根据跨界河流铜钵河上河坝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突然升高这一线索,组织两地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及时查处某农业公司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案件。

  下一步,川渝两地将继续用好、用活联合执法这一有效手段,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强化科技赋能,有力推动川渝两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