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有了新进展 三大航均开启“C919时代”
备受关注的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交付活动于8月28日晚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和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同时接收首架C919飞机,标志着C919飞机即将开启多用户运营新阶段。
活动现场,中国商飞向国航、南航颁发《飞机销售证》并移交飞机交付纪念钥匙,中国民航局向国航、南航颁发《国籍登记证》《单机适航证》和《无线电台执照》。随着机库大门缓缓拉开,喷涂着五星红旗的国航C919首架机与红色木棉花涂装的南航C919首架机同台亮相,加之已经将C919投入商业运营的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中国三大航都开启了C919时代,这也是C919开启商业化运营以来的重要一步。
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崇贤在交付现场表示,C919飞机是中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国航是中国唯一载国旗飞行的航空公司,引进并运营C919,让国产大飞机身披国旗翱翔蓝天,是国航在新时代续写载旗使命、彰显载旗担当的生动实践,是国航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据悉,针对C919国产大飞机的引进,国航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与中国商飞成立机务维修、人员训练、地面保障、运行控制4个专业对接组,遴选业务骨干参与飞机选型、生产监造、人员培训、运行准备等方面工作。
今年5月,国航组建C919飞行大队,高质量完成首批飞行员转机型训练,圆满完成签派员、乘务员、安全员和地面保障人员的系统培训,扎实推进维修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打造服务质量风险管控与运行服务标准,精心出台运行保障方案,为C919顺利引进和安全高效运营做好充分准备。
“从冯如一号到C919飞机身披国旗飞上蓝天,经过几代航空人一百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航空发展之路掀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很荣幸能够有幸参与到统筹推进C919飞机引进和运行准备工作中来。为推动国产大飞机规模化系列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国航规划发展部机队管理专员齐忠新对记者说。
记者还了解到,在此次C919飞机选型上,国航进行了精心设计,飞机为延程型,采用158座较宽松的两舱布局,包含8个公务舱座位和150个经济舱座位,使用了功能齐备的国产座椅,打造客舱专属娱乐节目和安全须知视频,并提供定制化机上供应品等专属配置,为广大旅客提供更为优质的出行体验。
后续,国航还将紧锣密鼓、高效有序完成地面保障工作实机测试、航线验证飞行、本场训练、应急撤离程序演示、新机型运行合格审定等各项工作,确保国航首架C919顺利投入商业运营。
长期以来,国航始终致力于助力国产大飞机事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7月,国航首架ARJ21-700客机投运,截至目前国航共引进29架ARJ21客机,安全飞行累计超7万小时。今年4月,国航与商飞签订100架C919购机协议,计划于2024年至2031年分批交付国航。
“未来,国航将积极携手中国商飞等合作伙伴,夯实飞机运营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自身航线网络优势,加强市场推广,挑选优质航线,为C919规模化运营夯实基础,为国产大飞机载旗翱翔蓝天贡献力量。”马崇贤总结说。
需要注意的是,在交付国航、南航一周后,C919又有了新进展。9月2日,中国国航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国航董事会秘书肖烽表示,国航C919预计9月10日左右开始投入商业运营,将执飞京沪和京杭航线;随后南航方面透露,旗下C919预计9月19日将正式执飞广州-上海虹桥航线。
数据显示,C919自2023年5月28日投入商业运营以来,累计交付9架,开通航线5条,通航城市5座,累计安全飞行超1万小时,执行商业航班超3700班、承运旅客突破50万人次。
从东航接收全球首架C919,到如今C919成为三大航“标配”。国产大飞机经过实际运营的考验,迈过“从0到1”的门槛后,如今已进入“从1到N”的快速成长期。接下来,将会有更多架C919交付各大航司。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9月05日 08 版
宁夏检察机关依法对李永宁涉嫌受贿、重大责任事故、徇私枉法案提起公诉
中新网9月4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博消息,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李永宁(副厅级)涉嫌受贿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徇私枉法罪一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中卫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李永宁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依法讯问了被告人,听取了辩护人的意见。中卫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李永宁利用担任重庆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总队长,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党委委员、副政委,银川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银川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及其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在刑事案件处理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身为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投资入股生产经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安全管理的规定,进而导致发生特别重大伤亡事故,情节特别恶劣;身为司法工作人员,为徇私情,对明知是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依法应当以受贿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徇私枉法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林依晨称“我是成都人”遭攻击,多方发声!
以《恶作剧之吻》《我可能不会爱你》风靡两岸的台湾演员林依晨,历来被一众剧迷称作“零差评女神”。近日在大陆一档综艺节目上,作为嘉宾的林依晨一句“我是成都人”引发两岸网友热议。
谁承想,这句脱口而出的话,又双叒叕让台湾绿营侧翼破防了。有舆论称林依晨的表态是为了买所谓“政治保险”;还有台湾网友刻意将互联网平台林依晨的有关简介改成“出生于宜兰县,但自称中国成都人”……
种种迷惑行为,令人费解。9月3日,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就此事发文评论,直问认同父辈祖籍何错之有?
“我是成都人”何以“不可原谅”?
平平无奇的一句话,在部分亲绿人士听来似乎格外刺耳。曾教过林依晨的台湾政治大学教师朱立熙发文暗戳戳批评,称“没教过成都人”,还要林依晨“教师节别再发简讯来”,甚至用上“虚情假意”“失望”“不可原谅”等激烈措辞。此文引发不小关注,大量台湾网友涌入、留言,指朱立熙公开抨击学生“很像在霸凌”“无法受到尊崇”。9月3日上午,这篇文章已被悄然删除。
此次发言,并非林依晨首次表示对成都人身份的认同。台媒报道,2013年,林依晨到四川宣发电视剧《兰陵王》时,就曾表达回到爷爷故乡的感想,称“看到这片土地,突然有种强烈的归属感”。
还原今年8月底播出的这档大陆综艺节目,有嘉宾聊起自己来自哪里,同台的林依晨猜中是成都,并举手说“我是成都人”,还提及爷爷是成都人,常听爷爷讲家乡话,非常亲切。
许多大陆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第一次知道姐姐是成都妹子”“听口音感觉很亲切”。也有不少台湾网友在台媒相关报道的评论区发言力挺,大呼“依晨好赞”;还有台湾网友开启“祖籍接龙”,留言“我是安徽人,台湾出生”“我是梅县客家人”“我祖辈来自江西,在台湾长大的中国人,只是正确地‘陈述事实’而已”。
此前,台湾组合五月天、歌手蔡依林也曾因相近的原因遭遇台湾一些势力的攻击,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曾指台湾演艺人员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两岸关系、对中华儿女身份认同的态度,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
朱凤莲还说,赖清德及民进党某些人出于政治私利,蓄意制造两岸对立对抗,给这些台湾演艺人员扣上所谓“被迫表态”的帽子,充分说明两点:第一,民进党当局非常心虚,害怕两岸同胞走近走亲,不但刻意忽略台湾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还百般打压污蔑;第二,民进党当局在加码制造“绿色恐怖”,让很多台湾民众不敢说出心里话。
认同父辈祖籍地何错之有?又是“绿能你不能”!
“在以前还以省籍作为认同指标的时代,祖父、父亲是哪里人,自己当然也会认同是那里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自从台湾把省籍改成出生地之后,大家已经开始认同自己是台湾人,反而如果在同侪之间还说出自己的祖籍,似乎一下子变成化外之民。”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9月3日就此事撰文称,对绿营来说,台当局前领导人蔡英文所言“没有人会为他的认同道歉”,显然是假的,“绿营侧翼的心胸可没有那么宽宏大量”。
王昆义所提及的,是过去台湾的身份证上专门设有“本籍(大陆称籍贯)”一栏。不管出生在台湾何处,若是祖上来自江苏省、浙江省等大陆各地,“本籍”便会如实记录。因此,“你是山东人”“我是成都人”,都是再自然不过的表述;不仅代表着家乡的印记,更氤氲着跨越海峡的乡愁。
到了20世纪90年代,时任台当局领导人的李登辉以所谓建立“台湾主体性”为诉求,废止了台湾身份证“本籍”登记,并将其改为“出生地”,让在台湾出生的外省人后代均变成“台湾人”。
近年,民进党持续操弄“去中国化”,企图割裂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只不过,一些绿营人士一边嘴上说着“去中国化”的政治语言、意图斩断两岸亲缘血脉,一边又追着大陆剧、想方设法寻找自己的根。
林依晨遭受攻击后,有台湾网友翻出现任赖清德办公室“资政”谢长廷十多年前回祖籍地福建漳州市东山县祭祖的报道。电视画面中,谢长廷持香拜谒,激动落泪,认祖归宗的感情溢于言表。那趟寻根之旅中,谢还表示,“没有祖宗就没有我,饮水思源,慎终追远”。
同样是对家乡的情感表露,绿营侧翼对谢林两人的评价截然相反。网友讽刺说,“绿能寻根,民众不能认祖?又是‘绿能你不能’”“为何谢长廷回到福建漳州寻根是‘哭哭好感性’,林依晨讲事实就要被‘出征’?!”“祖先来自哪里是铁一样的事实,难道要换祖先吗?”
类似闹剧不断上演,一再暴露绿营人士意识形态作祟下的双重标准。台湾媒体人柳杰克对此讽刺,“在台湾,你可以跟日本人拉近关系,可以跟美国人拉近关系,可以跟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拉近关系,唯独不能跟中国大陆拉近关系,台湾现在就是这么病态!”(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 诸皓)
在川台胞聚焦农业合作新动能
中新社绵阳9月5日电 (王利文)以“两岸同心谋发展 川台携手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川台两地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活动5日在四川绵阳开幕。在大陆发展的台商台青、四川省内外涉农台资企业负责人、“三农”领域有关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参会,旨在凝聚川台两地智慧力量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携手促进川台两地人文交流和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党四川省委会主委何延政表示,四川将持续大力推进实施川台农业合作“星晖计划”,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强化“31条措施”“26条措施”和“川台70条”相关惠台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和服务保障,优化政务服务,落实对接机制。
“如今,越来越多台胞选择在四川落地生根,共享发展新机遇,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来川发展多年,台商徐健哲观察到,随着“川台70条”等惠台政策实施,川台两地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他所经营的食用菌生产企业日产食用菌约60吨,年产值达1.2亿元人民币。
“把台湾丰富的乡村打造经验与大陆广阔的乡村发展前景整合,是‘1+1>2’的事,在大陆投资兴业大有可为。”自2021年起,台丽(四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詹介元扎根成都战旗村,整合两岸专家资源,打造学研产销为一体的“海峡两岸农旅融合产业样板”。该项目已成为四川省西部新农村建设培训中心和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近年多次来川参访经历,让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秘书长李弘昆对四川乡村振兴建设的巨大变化印象深刻。他鼓励更多台企台青抓住历史机遇深入大陆乡村,探索美丽河山中蕴藏的无限可能,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乡村注入新活力,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