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两岸30载 鲁台会已成交流合作“金字招牌”

  中新网济南9月3日电 (吕妍)自首届鲁台经贸洽谈会(简称鲁台会)于1994年在山东正式拉开帷幕以来,转眼间,鲁台会已30载。

  作为北方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对台经贸文化交流盛会,鲁台会已成为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一块“金字招牌”。

  在鲁台会等活动带动影响下,截至2024年6月底,山东省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790个,实际使用台资306.8亿美元。

9月2日,第28届鲁台会在山东潍坊开幕。吕妍 摄

  因时而变 打造鲁台合作高地

  30年来,鲁台会累计举办各领域交流活动270余场,吸引台湾各界共5万余人次来鲁参访交流,引进500多名台湾高端人才来鲁发展,为两地民众搭建了交流互动平台。

  台湾光鸿资本集团董事长卓世杰自2014年首次参加鲁台会以来,已连续出席多届鲁台会。谈及多年来参加鲁台会的感受,他告诉记者,鲁台会每年的主题都不相同,但都是抓住产业脉动、紧跟国家政策而定的,非常务实,“像今年,鲁台会首次在山东多地设立平行分会场,能让台胞们了解山东更多代表性城市的产业发展情况,这也是其不断创新的证明”。

  卓世杰透露,他在多届鲁台会上寻找到新商机,让其公司的业务在山东多个城市“遍地开花”。“第一次来参加鲁台会时,我主要关注文旅产业、农业等。多次参会后,我了解到山东在智能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今我们公司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展开投资。”

  “鲁台会是热情的、开放的,它为两岸搭起了友谊桥梁。”已经连续四次参加鲁台会的台湾中华阳光曼波农渔业产销合作促进会理事长黄文祥告诉记者,在2021年举办的鲁台会上,他被潍坊市昌乐县高崖水库库区独特的生态优势、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后经潍坊市台办推荐,成功落户,拉开其助力潍坊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序幕。

  黄文祥曾在台湾深耕农业领域多年,在乡村建设上经验丰富。他“登陆”并扎根已有20多年,在山东济南、泰安、潍坊等地均有乡村建设方面的项目落地。“山东是农业大省,优势突出,与我很有契合点。”走访过山东很多乡村的黄文祥说。

  “农业合作是沟通两岸关系的一个很好的纽带,两岸可以通过技术交流促进民间交往。”黄文祥表示,很多台胞对于大陆农业政策还不是很了解,通过鲁台会这样的平台,能起到很好的交流作用。“鲁台会已举办了30年,也带给我们新的审视,通过搭建平台增进互相了解,才能推动两岸交流交融。我希望,山东能多举办类似活动,让更多的新朋友了解大陆发展,增进友谊。”

  聚焦青年 鲁台合作续写“新篇章”

  青年是两岸交流的未来和希望,鲁台会也越来越重视青年元素。

  本届鲁台会突出台湾青年“引育留”工作,设计举办两岸青年人才创业实习对接、两岸青年企业家对接交流会等活动,面向台湾青年发布在鲁实习就业岗位和支持政策,邀请在鲁台商台青代表分享成功经验,进一步提振信心,树立导向,凝聚共识,增进认同。

9月2日,第28届鲁台会上,黄宏信(右一)荣获“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吕妍 摄

  本届鲁台会,黄文祥的儿子、潍坊市峡山区阳光曼波雨林生态科普馆园区主理人黄宏信作为台青代表,荣获“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黄宏信在2023年毕业后追随父亲,投身到大陆乡村建设中来。“此次获奖感觉很荣幸,刚开始到乡村工作很不适应,但当我看到一个项目‘从0到1’建设起来后,感觉很有成就感,也坚定了我扎根山东乡村的决心。”

  黄宏信表示,鲁台会“含金量”十足,30年间在两岸之间持续烙印。在第28届鲁台会上,黄宏信再度结识了很多台青朋友,他们都有项目落地山东。“现在在山东落地项目有很多利好政策,有关部门提供了很多帮助,像我们项目需要的经营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等证件,手续在短短两天时间就都办妥了。”

  “两岸未来的交流中,要重视青年的力量。本届鲁台会及时融入了很多青年元素。”黄宏信说,他相信,两岸青年一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鲁台会”除发布台青实习就业岗位外,还创新推出鲁台融GPT和两岸融视频平台。为在山东或即将来山东的台商、台企、台胞,尤其是青年群体,提供精准便捷的智能问答,吸引台胞来山东求学就业创业,用科技赋能两岸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

  共享机遇 擘画两岸合作新未来

  近年来,山东发挥鲁台会、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两大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平台优势,用好用足国家战略,落实落细各项惠台政策,优化涉台营商环境。

  当前,一大批台资企业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有力促进了山东产业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谈及山东未来将如何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山东省台办副主任王清玉透露,该省将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工程、鲁台合作平台打造四个方面,深化鲁台交流合作。

  王清玉称,山东还将吸引台湾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和医疗康养等优势产业和高端人才,支持台企参与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推动鲁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王清玉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鲁台会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发挥其在两岸交流中的桥梁作用,面向台胞台商分享中国式现代化重大机遇,探索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为深化鲁台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山东智慧与力量。(完)

【编辑:胡寒笑】

全面治理网络乱象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指导互联网平台强化自律自治

  中新网9月4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受“流量经济”刺激,个别网民为博眼球、求关注,频繁发布“改头换面、张冠李戴”式不实信息,进行造谣诽谤、恶意炒作,更有甚者,多次发布“移花接木、指桑骂槐”式谣言信息,侮辱谩骂、攻击诋毁他人,或挑起对立、煽动拉踩,借此博取流量,以达快速涨粉、谋取非法利益之目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和网络空间秩序,危害广大网民合法权益。

  对此,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高度重视,在持续高压严打网络违法犯罪、强化网络乱象治理的同时,指导超大型互联网平台切实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公约协议的自律自治作用,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各大互联网平台积极响应。有的视频平台发布《关于更新“违规蹭热不当获利”内容治理规范的公告》,明确要求“账号不得借热点事件,仿冒、不当关联当事人与涉事品牌,并借此发布虚假营销信息违规蹭热,引发关注后不当获利”,严禁利用“虚假身份”“虚假内容”“虚假营销”“虚假流量”不当获利。有的内容分享平台发布《关于“违规蹭热”内容治理新公告》,明确提出请勿冒充他人、请勿发布虚假的内容、请勿通过不当方式引流、请勿批量发布同质化低质内容、尊重原创并分享真实内容。有的互联网公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饭圈”专项整治的公告》,严厉打击对运动员、教练员发布恶意攻击谩骂言论,甚至造谣抹黑、挑动对立,煽动运动员粉丝群体进行拉踩引战等行为。有的互动平台启动“体育饭圈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并发布相关公告,持续加强违规内容及账号处置,加强用户教育引导与违规行为公示,完善治理措施和手段,让追星行为回归理性,在合法、合规、合理框架之内。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是各方共同的责任义务,网络空间清朗有序也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公安机关将继续加强互联网安全监管,坚决整治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的平台,依法处理相关人员,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网络生态秩序。

【编辑:梁异】

“守候微光·筑梦未来” 2024台湾大学生北京实习体验营活动收官

  9月4日,由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2024台湾大学生北京实习体验营活动收官,“微光·实习体验营”交流悦享汇暨结营式在台湾会馆举行。

  本次体验营以“守候微光·筑梦未来”为主题。活动期间,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等高校的16名台湾大学生走进中国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昊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学习和了解大陆的金融和教培企业理念、文化,实地体验,拓展视野。

  在实习体验营的最后一站,营员们前往台湾会馆参观,踏寻先贤赶考足迹,了解两岸历史联结。营员们对台湾会馆翔实的台湾科举制度内容饶有兴趣,纷纷表示上了一堂历史的补习课,许多知识都是在台湾所没有接触到的内容。

  北京市台联副会长苏伟表示,微光既代表实习项目的刚刚起步,也代表每个被点亮的同学个体,期待无数个微光的聚拢,照亮青年的成才道路,照亮两岸交流的未来。

  闭营式上,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观看和回顾记录9天实习的视频,分享收获,感慨体验时间还远远不够,希望还能多来北京。

  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袁海鹏指出,台湾大学生实习项目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两岸青年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台湾大学生走进北京的企业单位,感受大陆的企业理念,了解大陆的职场文化,促进京台深度融合。同时,也期许两岸青年朋友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两岸交流的推动者,并祝福大学生朋友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和赛道上,抓住两岸不断融合发展的契机,与时代同频共振,勇敢逐浪追梦,实现个人价值。(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编辑:曹子健】

清台北府文庙旧址碑揭牌重现

  中新社台北9月5日电 (记者 陈小愿)清台北府文庙旧址碑5日在台北重庆南路一段揭牌重现。

  台北府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设立,1879年于城内建造台北府文庙及武庙,1884年完工,成为当时的台北孔庙,每年举办盛大祭典。日据时期因战乱冲击,孔庙内至圣先师及先贤牌位多被损毁、礼器与乐器遗失,建筑物于1907年被拆除。

9月5日,清台北府文庙旧址碑在台北重庆南路一段揭牌重现。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台北市孔庙管理委员会官网资料显示,1983年4月,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现为台北市立文献馆)于重庆南路一段人行道两侧,树立清台北府文庙旧址碑与清台北府武庙旧址碑,以见证文庙与武庙发展的历史脉络。

  去年5月一场大雨致重庆南路一段部分围墙倒塌,清台北府文庙旧址碑遭毁损;台北市政府于今年6月重立此碑,9月5日揭牌。

  记者当天看到,刚揭牌的石碑正面刻有“清台北府文庙旧址”八个金色繁体字,碑石凿出空位,放置一座台北府文庙彩色立体模型。石碑背面的碑文介绍了台北府文庙的历史。石碑后方围墙上,以文图展示台北孔庙今昔变化。

  资料显示,如今位于大龙街的台北孔庙,系1925年由台北士绅磋商发起、地方贤达集资兴建,建筑设计出自福建泉州溪底派名匠王益顺之手。

9月5日,清台北府文庙旧址碑在台北重庆南路一段揭牌重现。图为碑中放置台北府文庙彩色立体模型。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台北市孔庙管理委员会执行秘书黄穗苹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台北府文庙旧址位于现台北市立大学博爱校区与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交界处,目前已无遗迹;此次重立清台北府文庙旧址碑,希望有助民众了解相关历史。(完)

【编辑:曹子健】

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医企合作为台企提供更全面医疗保障

  中新网漳州9月5日电 (林甄玉)“两岸共融促发展 医企携手向未来”福建漳州市第五医院与台资企业共建合作签约仪式4日下午在漳州台商投资区举行,近40家台资企业代表到场参加活动。

  签约仪式上,签约各方分享了对未来合作交流的期望与愿景,纷纷表示此次医院与台企的集中签约,正是深化两岸医疗健康领域合作的生动实践。

图为福建漳州市第五医院与台资企业共建合作签约仪式现场。邹惠平摄

  台胞郭鸣丰是东海冷冻的签约代表,他表示,以前要自己去跑流程,甚至跑好几个单位,如今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非常便利台胞。

  台胞周柏谚同样对医企联合新模式表示十分认可。“除更加便利外,对于台企员工来说,可将事故的伤害减到最低,同时也有提供健康指导,非常好。”周柏谚说。

  漳州市第五医院书记姚辉煌介绍,此次合作内容主要有四大亮点:一是为台企员工提供急诊急救的绿色通道,确保“先救治后付费”;二是方便需要住院的台企患病员工,保证全方位、连续性的医疗服务;三是优化台企员工入职体检、健康体检业务,并逐年逐步建立企业员工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四是推进健康大讲堂进企业,将防未病、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图为签约仪式结束后合影留念。邹惠平摄

  漳州台商投资区是大陆台企发展密集的区域之一。今年4月,漳州台商投资区台胞诊疗服务区及台胞健保服务站揭牌启动仪式也在第五医院举行,这是漳州成立的首个公立医院台胞诊疗专区及首个县级公立医院台胞健保服务站。

  此次漳州市第五医院与台资企业共建合作,为台资企业提供了更全面、高效的健康医疗保障服务,是漳州台商投资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战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创建“全域融合样板区”的又一有力探索。

  漳州台商投资区卫健与疾控中心副主任陈明良表示,将以此次共建合作为契机,优化健康服务模式,主动上门服务台资企业,为台胞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台胞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