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两岸媒体阳明文化江西行”活动在江西赣州启动

  中新网赣州9月2日电 (刘力鑫)“台湾有阳明山,也有阳明大学,台湾的很多文化学者也一直在关注和研究阳明文化,这是两岸共有的传统文化。”台湾资深媒体人洪肇君在参观完位于江西赣州通天岩的王阳明讲学处后如是说。

  9月1日,“2024两岸媒体阳明文化江西行”活动在江西赣州启动。来自海峡两岸的媒体和自媒体近20人,将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前往“江西南大门”赣州多个县市区参观采访,领略阳明文化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图为9月1日,“2024两岸媒体阳明文化江西行”活动一行走进江西赣州通天岩参观。刘力鑫 摄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九月,担任南赣巡抚。在赣期间,王阳明心系百姓,平定寇乱、安定一方,传道授业、教化子民,将心学与社会治理、人才发展等方面深度融合,对赣州的民风与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赣州是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的重要实践地,也是王阳明学术思想的主要形成地和成熟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由王阳明创立的阳明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峡两岸都有着重大影响。

  江西省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旨在能够让两岸民众更好地了解阳明文化,以文化为纽带,促进赣台两地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两岸民众的历史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把两岸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

  本次活动期间,两岸媒体记者一行将追寻阳明先生在赣南的足迹,前往阳明先生结庐讲学地章贡区通天岩、王阳明碑刻真迹所在地崇义县平茶寮碑、病逝之地大余县青龙镇等地采访,同时还会参观江西客家博物院、赣州古城区等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西省台办多次邀请台湾媒体走进江西,围绕江西庐陵文化、客家文化、古代书院文化、海昏侯出土文物西汉文化、临川文化等主题开展采访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以及岛内外广泛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完)

【编辑:曹子健】

东西问丨黄瑞庆:书法艺术在马来西亚走过怎样的百年历程?

  中新社吉隆坡8月30日电 题:书法艺术在马来西亚走过怎样的百年历程?

  ——专访马来西亚书艺总会总会长黄瑞庆

  中新社记者 陈悦

  2024年吉隆坡世界书法嘉年华将于11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堪称今年书法界一大盛会。书法嘉年华主办方、马来西亚书艺总会总会长黄瑞庆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谈及在南洋“蕉风雨林”中,马来西亚华文书法艺术的成长历程、发展状况与艺术特色。

2022年以蜡染艺术融入金文创作“游鱼”。受访者供图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马来西亚华文书法艺术是如何萌芽、成长,走过百年历程的?形成了怎样的艺术特色?

  黄瑞庆:马来西亚本土华文书法艺术的萌芽和发展与中国有很深的渊源。20世纪初,中国文人书画家南来,兴学堂、办报馆、教授书艺,在此播下书法艺术的种子。1903年,康有为到访槟城极乐寺时,寺庙住持向他请教墨宝,康有为挥笔题写“勿忘故国”四个大字,迄今还留在极乐寺。

  20世纪20年代,金石书法家李瑞清的弟子李健到新加坡、马来亚一带举办书法展,为当时的上海尊孔大学筹办募集经费。李健停留槟城并担任当地雅南师范学院校长期间,收当地人郑一峰为弟子,传授金石书法。金石书法从此在当地扎根并代代传承,成为马来西亚华文书法早期特色鲜明的流派。

  随后,南来马来亚的中国文化人和书法先贤日渐增多。许多人选择马来亚为久居之地,如马来亚北部的管震民、孔翔泰、崔大地、郑一峰、竺摩法师等;马来亚中部则有欧阳雪峰、李秀添、朱自存、黄石庵及伯圆上人等。他们共同构成了马来西亚华文书法艺术第一代先驱。总体来看,第一代先驱受清末民初书风影响,以碑派为主,风格厚重质朴、刚健雄强。随着华文书法艺术的发展,在传承碑派风格之余,本土书法界也向“二王”之帖派汲取营养,追求飘逸潇洒之美。碑帖二派逐渐在马来西亚各美其美,发展出各自特色。

  马来西亚华文书法在百年发展过程中,又渐渐融入本地艺术色彩,融合马来西亚各民族文化精髓,蕴含各民族的思想智慧、语言、风俗传统,具备独特的南洋热带风情。比如,本土书法艺术家在创作内容上,引入马来西亚各民族名人语录、诗人诗词为创作题材;在作品装裱上,以马来西亚蜡染(batik)和宋吉布(songket)来呈现南洋特色;马来西亚东海岸的书法家也把风筝、陀螺等当地特色手工艺术品作为创作媒介。我本人就曾在登嘉楼州结合蜡染和书法艺术创作了作品《鱼游》。

  我的书法传承自马来西亚书法大家郑一峰先生,郑先生则师承曾在马留居近十载的李健先生,从李健先生的老师、金石书派奠基人李瑞清算起,我已经是金石书派第四代弟子了。多年来,我在书法教学工作中也培养了大批学生。如今,马来西亚金石书派书法家已有百余人。我赴中国交流时,还曾专门前往李瑞清先生墓前拜谒,向他“汇报”金石书派在马来西亚传承之盛况。由我的例子可以看到中华书法艺术走向世界、开枝散叶的历程,也可以看到马中之间书法交流、传承关系之密切。

  可以说,马来西亚华文书法艺术经过百年历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今世界华文书法艺术不可缺少的一块拼图。

2022年东南亚书法交流大展以马来西亚大慈善家陈嘉庚名言“宁可变卖大厦 也要支持厦大”为创作内容,以南洋蜡染装裱,凸显马来西亚华文书法风格。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马来西亚华文书法的发展现状如何?

  黄瑞庆:马来西亚华文书法蓬勃发展,每年都有书法比赛和挥春比赛(写春联比赛),粗略估计总数达百场以上。这些比赛,有的持续举办时间超过30年,如陈金火杯全国书法赛、天后宫全国挥春比赛;有的参赛人数众多,如在中华人文碑林举办的挥春大赛,每年都吸引逾2000人参加,2024年度的逢甲杯全国书法赛,吸引9000余人参赛。

  在马来西亚书法界努力下,马来西亚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华文书法。马来西亚教育部将书法列入中小学华文课程,在每年的全国华文嘉年华里,把中小学书法列为主要的中华文化项目之一。马来西亚已形成从县到州到全国的层层选拔参加书法比赛的机制。参赛和获奖的同学,还可以把成绩计入课外活动分,为将来的升学、考奖学金加分。政府的重视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令很多马来西亚父母对小朋友的华文书法培训特别上心,主动送小朋友参加校内、校外的书法培训班。

  值得一提的是,不但马来西亚的华裔学习、传承书法艺术,许多马来西亚非华裔也被华文书法吸引。重要原因是越来越多马来西亚非华裔希望学好中文,了解中华文化,而中华书法艺术在其中可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根据马来西亚教育部的数据,2020年,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非华裔学生比例已经接近二成,与2010年相比增长近一倍。学习中文的热潮必然吸引更多非华裔学生学习书法,而学习书法也让非华裔学生一笔一画更好掌握汉字结构,有助于他们更好理解、学习中文。

  可以说,马来西亚华文书法在当前蓬勃发展,也具备完善的传承、培养渠道,吸引一代代马来西亚人投入其中,令书法艺术在马来西亚传承不息。

黄瑞庆在2024吉隆坡世界书法嘉年华推介会上为嘉年华活动题字。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马来西亚书艺总会为何举办此次吉隆坡世界嘉年华?未来,书艺总会将如何继续推动马来西亚书法艺术发展?

  黄瑞庆:马来西亚书艺总会成立于1985年,初名为书艺协会,随着协会不断发展,马来西亚各州都建立了分会,会员人数超过2000人。2022年,马来西亚社团注册局将协会提升为总会。

  书艺总会自成立以来,就将推广和传承书法艺术作为重要使命,尤其注重书法教育的系统化,如探讨和教育部合作,设计适合马来西亚的中小学书法标准课程;由总会和全马各地团体会员举办中小学华文教师书法培训营。这些努力正在陆续结出成果。近期,我们还计划和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合作,开展书法课程、筹办书法文凭班,并尝试结合马来西亚国内外大学开办书法学士、硕博班等,进一步丰富书法教育的形式、拓展书法教育范围。教育是百年树人的重要工作,书法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方能为马来西亚本土书法艺术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推动书法的国际合作交流,是书艺总会另一项重要工作。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推动和中国书法界、文化界的交流。多年来,两国书法界在多层次、多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彼此建立了密切联系、合作举办了丰富的交流活动。这些交流不但对推动马来西亚书法艺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能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提供来自不同文化风格的参考。

2024马来西亚全国挥春大会。受访者供图

  此次和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合作,举办吉隆坡世界书法嘉年华,是书艺总会的新尝试。我们计划在此次嘉年华上,既举办高水平的书法比赛、展览,也融入书法普及、推广的工作。吸引更多民众认识书法的魅力,甚至执笔尝试写书法;把书法活动和旅游推广、美食推广等融合,展现书法的文化魅力。

  我希望通过此次书法嘉年华,能让中国和世界上更多的“书法人”看到马来西亚本土书法界所创造和发展的马来西亚本土书法艺术,分享各国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经验,为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书法教育和学习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完)

  受访者简介:

  黄瑞庆,字慕鱼,号文达轩主。1968年生于马来西亚,师承书法家郑一峰。现任马来西亚书艺总会会长、马来西亚书艺研究院董事主席马来西亚梅庵书画会发起人、马来西亚国家画廊特聘中国书画鉴定专家、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聘客座教授等社会职务。

【编辑:胡寒笑】

第28届“鲁台会”开幕 两地携手30年再绘新前景

  中新网潍坊9月2日电 (吕妍)以“携手同行30年 共创未来谱新篇”为主题的第28届鲁台经贸洽谈会(以下简称“鲁台会”)9月2日在山东潍坊开幕。260余名台商参会,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交流,描绘两岸未来合作新前景。

9月2日,第28届“鲁台会”在潍坊开幕。吕妍 摄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表示,该协会未来将加强促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疏通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问题,推出更多新举措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广大台胞台企扎根大陆,开辟更广阔空间。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军继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山东是与台湾交流最频繁、合作最紧密、合作成果最丰硕的省份之一。面向未来,该省将拓展与台湾更深层次产业合作、促进更大规模贸易合作、推动更宽领域民间往来、营造更高水平发展环境,共同谱写融合发展新篇章。

  中国国民党秘书长黄健庭表示,台湾与山东无论是在文化、血缘、历史、经贸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厚的渊源。“鲁台会”是两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对促进两地经贸发展贡献卓著。“此次大会主题中的‘共创未来谱新篇’,在当下已成为进行时。”

  潍坊市委书记刘运作现场推介时称,该市以“鲁台会”为平台,持续扩大两地人文交流,深化经贸合作,愿为广大台胞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真诚希望广大台商台青台胞,来潍携手发展、共谋大业。”

  会上,在鲁发展台商、台青代表发言,分享了他们在山东创业的故事。他们均表示,山东营商环境优良,是一片适合扎根创业的沃土。

  据悉,“鲁台会”自1994年始举办,至今已走过30年,是长江以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对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