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非合作)莫桑比克驻华大使:莫中是“全天候朋友” 更是兄弟姐妹



  中新社北京9月1日电 题:莫桑比克驻华大使:莫中是“全天候朋友”更是兄弟姐妹

  作者 肖玉笛

  “中国在莫桑比克实现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的斗争中,提供了许多无私帮助。如今莫中两国又共同行进在发展的道路上,不仅是‘全天候朋友’,还是风雨同舟的兄弟姐妹。”莫桑比克驻华大使玛丽亚·古斯塔瓦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如是表示。

莫桑比克驻华大使玛丽亚·古斯塔瓦。(受访者供图)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的老朋友,莫桑比克对峰会有何期待?莫中多年合作成果几何?古斯塔瓦就此介绍说,农业仍是莫桑比克最关注的领域;莫中两国虽分处不同大洲,但彼此间有着牢固的纽带和联系,多年合作,硕果累累。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被称为通往非洲南部内陆国家的门户。2016年,中莫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通过中非合作论坛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

  古斯塔瓦表示,莫中合作几乎覆盖了农业、工业、能源、基础设施、旅游等所有产业。莫桑比克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极为重视。在多年的合作中,中国带来了优质的种子、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促进当地农业向更高产、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例如,中国在非洲最大的水稻种植项目——莫桑比克万宝农业合作项目,以“授人以渔”的智慧帮助当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将“好味道”大米端上了莫桑比克民众的餐桌。

  在即将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莫桑比克将继续重点关注农业合作。古斯塔瓦指出,仅有农业生产远远不够,增加农业附加值是莫桑比克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她希望能和中国在农产品加工上加大合作。

  莫桑比克还将关注工业化和人才培养。古斯塔瓦表示,莫中将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持续发力,同时继续深化能源领域合作。此前,在中国的帮助下,莫桑比克成功修建跨海悬索桥马普托大桥,建成世界上首个超深水浮式LNG项目——莫桑比克4区科洛尔浮式LNG项目。

  “人力资源是发展的基础。没有优秀人才,莫桑比克丰富的农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将毫无用武之地。”古斯塔瓦特别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她表示,中国积极推动同非洲国家的人才培养合作,如今莫桑比克有许多年轻人前往中国学习,未来他们将回到莫桑比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古斯塔瓦对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主题给予高度评价。她说,中非合作论坛的愿景关乎民众的美好生活,关乎在两地建立更多的联系,关乎未来共同的发展规划。通过论坛这一机制,非洲和中国得以在和谐与安全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加强文明互鉴,从彼此的经验中汲取营养,实现高质量发展。

  “非中合作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不由任何一方单独做决定、设定条款,这一良好模式为南南合作提供了借鉴意义。”古斯塔瓦说,非洲国家了解自身需求,不需要“充当指挥的老板”,“中国来到非洲与我们合作,所开展的项目也有利于我们”。

  古斯塔瓦表示,非洲是一个拥有54个国家的大洲,人口超过14亿,非中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非中合作将关乎全球发展。“我们可以共同为世界创造价值、带来改变,为和平与发展而努力奋斗。”

  谈及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古斯塔瓦说,自己2018年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的飞速发展。古斯塔瓦还留意到最近在北京很流行周末“City Walk”。“这表明中国政府(在提升人民生活幸福度上)做得很好。”(完)

【编辑:田博川】


宁夏举办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宣介会

  中新网银川8月30日电 (记者 李佩珊)8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外事办联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厅、工信厅、人社厅、党校在银川市举办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宣介会。来自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老挝、印度、蒙古国、喀麦隆、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马里、赤道几内亚、津巴布韦等19国的40多名在宁外籍专家、企业高管和留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紧紧围绕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强调“七个聚焦”的改革方向,提出15个方面、60条、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蓝图。

  宁夏党委外事办主任白玉珍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不仅深刻影响中国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态势,还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的稳定性、确定性、建设性,在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活力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发展贡献中国之治、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为各国发展带来新动力、提供新机遇。当前,宁夏正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希望各位在宁外国专家、高管、青年朋友们一如既往了解宁夏、支持宁夏,多向本国、本地区人民宣传宁夏、推介宁夏,愿与大家一同以宁夏实践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用宁夏故事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从宁夏窗口深化治党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宣介会上,中共宁夏区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长王琼围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明确的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心任务,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来自实践来自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重点改革举措、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等三个方面全面、系统、生动解读,对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主要成果和重大意义进行了全面的阐释,着重向与会人士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和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内容,强调全会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更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提供更广阔市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有助于在宁外籍人士更好把握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丰富内涵,更好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融入宁夏新发展进程。

  宣介会期间,在宁外籍人士还参观了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贺东酒庄,实地了解宁夏新材料和葡萄酒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完)

【编辑:韦俊龙】

长征路上学党史|从“红军街”到“致富路”,宁化热土迈向新征途



  中新网宁化9月1日电(刘越)在淮土镇凤凰山村主干道上,记者差点跟一支喜气洋洋的队伍撞了个满怀。

  执红扇、挑红担、穿着红衣奏喜乐,新郎官满面红光,踏过宽阔的水泥路,去往新娘家接亲。

凤凰山村中,一支接亲队伍喜气洋洋。刘越 摄

  这条路,红军曾走过。长征途中昼夜行军,土路狭小而泥泞,连马都骑不了;这条路,凤凰山村的村民也曾走过。赤脚挑着自家养的鸡、种的菜,披星戴月地往大集赶,只为赚个辛苦钱。

凤凰山村中,主干道宽阔平整。刘越 摄

  而现在,指指对面山头上尤为醒目的军号雕塑,当地村民笑眯眯地对记者说:“游客从那边山顶上下来,沿着这条路去往红军街、红军井、五通庙,很热闹咧!”

  从行军到接亲,从谋生到游玩,大道宽又阔,见证红色热土美好变迁。而在凤凰山村里,有故事的路,远不止这一条。

  “路越宽,人越好走”

  在大巴车沿着摇曳的粉荷与稻浪转了好几圈后,8月31日,“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福建线采访团的成员们抵达了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淮土镇凤凰山村。

  放眼望去,良田美池,碧树繁花,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长征主题壁画、标语随处可见。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条长达千米的“红军街”。

  该街道名字颇有来历。宁化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红军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6600多名宁化子弟兵参加长征。自1929年3月到1934年10月,陆续有红军队伍进驻宁化凤凰山。

凤凰山村中的红军街街口。刘越 摄

  本着“不随意打扰百姓生活”的原则,红军战士们大多借住在祠堂、香火厅等地,但由于人数众多,实在无法承载,凤凰山的百姓纷纷拆下自家门板,借出稻草给红军垫睡,沿街屋檐下满满当当睡着的都是红军战士,因而得名“红军街”。

  沿着长街漫步,红色主题文创馆、红色主题民宿、特色小吃、农产品、伴手礼……小小一条红军街上,各类店铺令人目不暇接。今年52岁的村民孙喜民回忆,以前这条街很破烂,走路、做生意都不方便。“住在街道两旁的人很少,大多是老人。有的房子门板上破了个洞,还会有老鼠和猫钻来钻去。”

凤凰山村中的红军街。刘越 摄

  在他的童年记忆里,赤着脚的村民们或推着板车,或挑着担子,在那条鹅卵石铺就的破败小路上讨生活。这两年,红军街被翻修、开发、利用起来,打造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在政府号召下,他在此地经营起一家干货铺来,主要销售花生、山茶油、梅干菜等农产品。不仅自产自销,还帮助其他村民代销,增加收入。他提到,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村里的农产品受到外地游客的青睐,尤其是来自上海等地的游客。

店主孙喜民向记者介绍农产品。刘越 摄

  昔日的红军街,成了当今的“致富路”,交错织就出孙喜民的好日子:木板车、自行车、摩托车、四轮车,交通工具不断迭代升级。今年,他还响应国家号召,购买了一辆新能源电车。

  孙喜民感叹道:跟着时代走,路越宽,人越好走!

  吃上红色“旅游饭” 凤凰山村喜迎致富新图景

  “跟着时代走”,这句朴实的道理,也让凤凰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兴钢深有同感。

  曾经的凤凰山村,人多地少,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4亩,土地不算肥沃,发展困难。好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凤凰山村踏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2019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化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核心展示园(淮土)建设项目落地凤凰山村。以此为契机,该村加快推进红色遗址的保护修缮,实施红军街历史风貌修复,新建了鞠旅陈师广场、情忆园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等。

凤凰山村村貌。刘越 摄

  村内文旅业态不断丰富的同时,村民们逐渐吃上了“旅游饭”,民宿、餐饮、销售等渠道不仅实现村民增收,还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随着核心展示园的建成,凤凰山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纷至沓来,不仅带动了当地土特产如米酒、薏米、豆角干等的热销,还显著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王兴钢介绍,2023年,该村年游客量达到了6万人次,实现了村民收入与村集体经济的双增收。

凤凰山村内,有村民在晾晒辣椒。刘越 摄

  今年58岁的王兴楷在村中经营着一家特产店。自开业以来,他的店铺形成了稳定的回头客群体。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王兴楷成功将花生、薏米等当地特产推向市场,甚至吸引了外地商家的大批量采购。

  “现在的村子变得更加漂亮,环境得到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也日趋完善,为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在外工作的村民孙灵丽,也惊讶于家乡发展的迅猛。王兴钢透露,在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同时,凤凰山村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善。通过发展文旅经济和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村集体有了更多资金来反哺村民,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解决医保问题。

凤凰山村村内,两位老人在纳凉闲聊。刘越 摄

  “街上的这些村民看到我们村干部时,脸上都是笑嘻嘻的。为什么?他东西好卖了,腰包鼓起来了,人居环境变好了。”

  从昔日“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落后村,一跃成为新时代的新农村,凤凰山村的蝶变,离不开宁化县打好红色文旅牌的方针路线。

  为老区振兴注入强大“红色力量”

  红色,是宁化的鲜明底色。

  宁化是长征出发地,是中央苏区重点县。苏区时期,全县13万人口中就有1.6万余人参加红军,每年为中央苏区政府和红军筹集大量钱款、被装,被誉为“扩红模范区”。长征时期,6600多名宁化子弟兵参加长征,到达陕北时仅剩58人,建国后仅存37人,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重大贡献。

  从失而复得的《军用号谱》,到王氏一门四忠烈的感人事迹,从曾担任反“围剿”斗争关键阵地的河龙乡红军兵站旧址,再到拓展红色文化内涵的淮阳村刘氏家庙……光辉的历史,造就了宁化县内丰富的革命遗址与红色故事。

淮阳村刘氏家庙。刘越 摄

  近年来,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宁化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的理念,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推介县革命纪念园、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陈塘村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群等多个红色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打卡,为老区振兴注入强大“红色力量”。

  据宁化县长征出发地遗址保护中心主任邱明华介绍,近年来,宁化持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争取了3825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修缮30处革命文物,建设了一批教育基地。

宁化县长征教育基地内,一组战斗中的红军雕像。刘越 摄

  “比如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这是我们宁化县的一个标志性项目,从2021建成以来,已接待观众将近80万人次,影响力、辐射力还是很大的。”

  红色旅游如火如荼,红色培训也发展迅猛。邱明华表示,自2021年以来,依托一批长征精神现场教学点,宁化着力发展党政级干部教育培训,目前已有110个中央、省、市机关和单位系统到宁化建立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共举办培训班一千余期、培训学员12万余人次。而这块闪亮的“红色品牌”,将来必将赋能宁化相关产业,推动经济长远发展。

  “红文化”蝶变“金名片”,“红色村”飞出“金凤凰”。一条红军街,助力老区人民增收;一条致富路,绘下红色热土新貌。红军战士穿着草鞋走过的宁化,如今正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完)

【编辑:田博群】


世界首个高清全球年度一张图在长春发布

  中新网长春9月2日电 (记者 郭佳)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光卫星”)2日在吉林长春对外发布世界首个高清全球年度一张图——“吉林一号”全球一张图。

“吉林一号”全球一张图。长光卫星供图

  长光卫星表示,相较于全球同类航天信息产品,“吉林一号”全球一张图兼顾了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及高覆盖率,具有显著的成果唯一性和指标先进性。

  据悉,“吉林一号”全球一张图是从2023年690万景(张)“吉林一号”卫星影像中精选的120万景(张)影像制作而成。该成果累计覆盖面积达1.3亿平方公里,实现了除南极洲及格陵兰岛外的全球陆地区域亚米级影像全覆盖,具有覆盖范围广、影像分辨率高、色彩还原度高等特点。

  据了解,“吉林一号”全球一张图所使用的分辨率为0.5m的影像占比超90%,单一年度影像覆盖时相占比超过95%,整体云量小于2%。其可在环境保护、林业监管、自然资源调查等众多领域开展业务化应用,为政府机构和行业用户提供精细化的遥感信息及产品服务。

  长光卫星介绍,作为高精度地理空间信息的核心载体,“吉林一号”全球一张图是精准描述全球时空格局变化的重要依据,对构筑世界级精细化遥感应用服务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

  长光卫星介绍,该公司已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13亿元,实现了108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为“吉林一号”全球一张图的年度更新提供了海量的高清遥感数据来源。(完)

【编辑:张燕玲】

两岸企业家聚焦先进制造业 共话融合发展

  中新网潍坊9月2日电 (吕妍)两岸先进制造业合作对接会9月2日在山东潍坊举行。来自台湾先进制造业领域的40名台商与潍坊当地先进制造业企业现场达成多个合作意向。

两岸先进制造业合作对接会9月2日在山东潍坊举行。吕妍 摄

  当天,对接会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两岸先进制造业合作”为主题,共商经贸合作、共话产业创新、共促融合发展。

  两岸企业家峰会中小企业合作及青年创业推进小组办公室主任李伟从3个方面谈两岸交流合作。他表示,两岸关系好,台资台企发展才能好;台胞扎根大陆决心越大,成功概率就越大;科技创新能力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会强。“希望台湾与大陆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企业能够抱团合作,共谋未来。”

  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清玉表示,该部门积极引导支持台资企业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培育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优质台资企业。“愿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推进鲁台产业合作,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合作再上新台阶。”

  “山东是中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制造业基础雄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晓说,在海峡两岸合作中,先进制造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潜力巨大。“真诚希望以对接会为契机,两岸企业家深入沟通,充分交流,努力在友谊的沃土上盛开合作的花朵。”

  潍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勇在会上推介潍坊时表示,希望两岸企业家加强交流,共同携手把握新机遇,找准契合点,推动两岸产业发展。该市将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