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通报6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中新网9月3日电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为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保持力度节奏,狠抓纠风治乱,强化警示震慑,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现将6起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1. 逊克县人民医院原院长丁德生收受医疗企业贿赂问题。2017年11月至2023年9月,丁德生利用职务便利,为多家医疗企业在医疗器械、耗材采购等方面提供帮助,多次收受财物折合共计683万余元。丁德生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4年5月,丁德生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2. 林甸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冰华收受教辅材料回扣问题。2020年5月至2024年4月,陈冰华利用分管教辅材料征订工作的职务便利,组织全县中小学校按照书店经营者提出的意见征订教辅材料,先后9次收受回扣款共计204万余元。2024年7月,陈冰华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3. 青冈县房屋征收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大禹骗取国家征收补偿金问题。2020年至2021年,朱大禹利用职务便利,通过虚构被征收房屋和虚增被征收房屋面积等方式,骗取国家征收补偿资金169万余元。朱大禹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4年8月,朱大禹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4. 呼玛县北疆乡政府原乡长张春林贪污危房改造工程款问题。2011年至2015年,张春林利用职务便利,多次以支付危房改造工程款名义,安排财务人员将工程款转到以施工方名义开设的个人账户,再通过转账到其亲属账户或取现等方式,侵吞危房改造资金共计331万余元。张春林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4年5月,张春林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取消享受的待遇,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5. 同江市三村镇政府副镇长徐加升骗取惠农补贴问题。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徐加升利用惠农补贴申报审核的职务便利,通过虚报补贴面积的方式,伙同他人骗取轮作补贴、粮食补贴共计31万余元;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徐加升为他人在惠农补贴申领、合作社业务承揽等方面提供帮助,多次收受财物折合共计12万余元。2024年7月,徐加升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6. 拜泉县拜泉镇振兴村党支部原书记许国军骗取惠农补贴问题。2018年至2021年,许国军利用职务便利,采取虚报方式骗取种植业补贴、轮作补贴、水稻休耕补贴共计58万余元。许国军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4年4月,许国军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编辑:刘湃】

习言道|回忆起这件事,习近平称“备感温暖”

  中新网9月3日电 “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非洲国家纷纷伸出援手,有的国家自己也不富裕、人口不到200万,向地震灾区慷慨捐出200万欧元,相当于人均1欧元,这份情谊让中国人民备感温暖。”

  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就来到非洲,在访问坦桑尼亚期间的演讲中,他回忆起汶川地震后,非洲国家对于中国的无私援助。

  中非友好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习近平曾这样阐释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从小就是在中非友好的热烈气氛中长大的,对非洲有很浓厚的兴趣,熟知一些非洲国家老一代领导人的名字,熟知坦赞铁路等中非友好佳话”。

  的确,中非关系不是一天就发展起来的。

  “中国和非洲国家是患难之交,患难之交不能忘。”习近平曾在不同场合讲述中非之间“患难之交”的情谊。

  2013年3月到访刚果共和国时,习近平在演讲中谈到了一所位于中国青海的小学——中刚友谊小学。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刚果共和国为灾区援建了一所小学,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亲自将其命名为中刚友谊小学。

  当时,中方考虑到玉树位于青藏高原,捐建一所完整的寄宿小学成本较高、对刚果负担较重,因此建议仅捐建一座教学楼或图书馆,但萨苏却说:“不管造价多高,刚果都会承担。”

  在那次演讲中,习近平还特别念了中刚友谊小学学生写给萨苏总统的感谢信。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2018年7月,在到访塞内加尔前夕,习近平在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打井工程”,中方提供融资实施的乡村打井工程将“解决塞内加尔七分之一人口的吃水用水问题”。

  塞内加尔邻近撒哈拉沙漠,在远离城市的农村,村民基本生活用水十分困难。

  2017年3月,乡村打井工程在塞内加尔启动,覆盖塞内加尔14个大区中的12个,工程不仅让民众吃上了“放心水”,还为当地创造了3000多个就业机会。

  过去数十年间,医疗队是中非友好的民间使者。

  2013年,习近平访问非洲时,专门看望了执行援外任务的中国医疗队,并用16个字首次提出中国医疗队精神,“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去年2月,习近平在给第19批援中非共和国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时,再次提到这16个字。他在回信中说,你们在中非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用心服务当地民众,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从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开始,60多年来,中国累计向48个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2.5万人次。以阿尔及利亚为例,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接生了200多万新生儿,许多孩子起名为“中国”。

  从数万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远渡重洋修建坦赞铁路,到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后来自非洲的倾囊相助,到埃博拉疫情、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医疗队的义无反顾……中国与非洲一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更多见证中非友谊的温暖故事在续写。如习近平所言,中国和非洲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李伊璐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编辑:李润泽】

1.1亿人次!暑期出入境人数再创新高

  随着互免签证、144小时过境免签等利好政策的实施,不少中外游客选择在暑期开启“双向奔赴”的跨境游旅程。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今年暑期(7—8月)全国边检机关共计保障1.1亿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177.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0.0%,环比5、6月份增长13.0%,单日出入境最高值为8月24日的223.7万人次,达到历史峰值的97.2%。其中:

  内地居民出入境5538.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8.1%;

  港澳台居民出入境4403.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7.6%;

  外国人出入境1089.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2.8%,免签入境来华外国人(不含边民)195.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7%。

  全国边检机关共计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564.0万架(艘、列、辆)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2.0%。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武兵)

【编辑:于晓】

中国再添4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3日从中国水利部获悉,北京时间9月3日上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上,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中国的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和婺源石堨联合申报的中国古堨、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等4个工程申报成功。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8项。

  坎儿井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分布最为集中。吐鲁番坎儿井至少拥有600年以上的历史。坎儿井是新疆各族民众为适应极度干旱和高蒸发量条件而创建的引出浅层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古代水利工程。吐鲁番现存坎儿井1200余条,其中有水坎儿井近190条,年径流量为1.14亿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近10万亩,至今仍在持续发挥效益。

  堨(è),《现代汉语词典》清晰释义:一是堤坝,二是灌溉田地的水渠,是古徽州文化传承下来的名词。徽州全区现存有古堨坝500余座,其中,500年以上古堨坝5座;婺源县现存石堨在坝长5米以上、水位上下高差0.8米以上的,共计2052座,其中百年以上的有1181座。

图为徽州堨坝。(中国水利部供图)

  汉阴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汉阴县,灌区约5.2万亩。历朝历代的汉阴先民顺山地之势,借自然之力,形成了以凤堰梯田为代表的“田、渠、塘、溪”灌溉体系,低影响开发的方式,完美契合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理念。

  秀山巨丰堰,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灌溉工程体系为有坝引水,共有巨丰、永丰、黄角3座拦河坝,渠道通过3座渡槽穿过平江河的两条支流,灌溉范围超过1.6万亩,是重庆秀山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仍在发挥水利效益的灌溉工程。

图为重庆秀山巨丰堰。(中国水利部供图)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今年与中国的4项遗产同时列入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还有来自印度、伊朗、伊拉克、日本、南非、土耳其的14个项目。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量已达177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五大洲的20个国家。(完)

【编辑:王超】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

陈昊杰 摄

  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马帅莎 崔婉莹)北京时间9月3日9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低轨星座系统新技术试验。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33次飞行。(完)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