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季:武警江西总队600余名士兵退役返乡泪别军营

  又到一年退伍季,营区内响起了驼铃声,近日,武警江西总队的老兵也卸下警衔领花,脱下心爱的军装、离开坚守的战位,纷纷告别军营,踏上了返乡的征程。

  在江西南昌,武警江西总队官兵在八一广场举行退役仪式和向哨位告别仪式,致敬难忘的军旅生涯。军营区内,战友们为退役士兵卸下警衔、领花,并开展重温军人誓词、向军营、向哨位、向战友敬最后一个军礼等活动。

  卸下的是军衔和领花,卸不下的是荣耀和担当。在南昌西站,武警江西总队组织军乐队在现场演奏《钢铁洪流进行曲》,并与600余退役士兵合唱《淬火成钢》欢送退役老兵。老兵们满怀不舍地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和熟悉的军营,踏上了返乡的归途。(记者 华山 制作 王艺琳 师锐 娄娄)

责任编辑:【罗攀】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

  北京时间9月3日9时2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低轨星座系统新技术试验。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33次飞行。

  (马帅莎 杨熙 制作 刘鹏)

责任编辑:【罗攀】

台湾伉俪推广音乐30余载:“不亦乐乎、欲罢不能”

  中新社武汉9月3日电 题:台湾伉俪推广音乐30余载:“不亦乐乎、欲罢不能”

  中新社记者 武一力

  近来,音乐制作人李孟修为制作《中国音乐家大系》民族音乐大师数字专辑忙碌着。在武汉的家里,堆放有若干录音设备、数百张民族音乐专辑。只见他熟练操作电脑制图软件,设计专辑封面,工作久了,便抬眼眺望窗外的长江。

  李孟修1955年生于台湾,从事音乐行业。因孩子们均在大陆读书、就业,他和妻子杨荏于2012年来到湖北武汉定居。

台湾音乐人李孟修、杨荏夫妇在武汉汉阳的家中。中新社记者 武一力 摄

  起初,李孟修从事的是流行音乐工作。一次偶然机会听《梁祝》,开启音乐转型之路。“尽管是西洋管弦乐器,但流淌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触发了我之后倾尽全力推广民族音乐的想法。”他说。

  这个想法亦得到杨荏的支持。1989年,他们启动录制《中国音乐家大系》民族音乐大师数字专辑,奔波两岸,寻名家、访宗师,邀请他们现场演奏录音。

  李孟修与杨荏用流行音乐的收益来滋养民族音乐,采用时兴的录音技术、母带处理技术和音响。“当时录制一张专辑需要六七天,乐团伴奏则有50人—100人,每张专辑所需人力约1000人次,工作人员的盒饭一辆卡车都装不下。”李孟修回忆。

  杨荏主要负责专辑的文字整理、编辑和翻译工作。从第一张专辑开始,她以中英文编辑演奏家、指挥家、乐团、乐器介绍以及曲式分析,累计书写超百万字。

  “当年,年事已高的琵琶演奏家林石城为专辑手书两万多字解说。”杨荏说,每当想起这些兢兢业业的前辈,他们觉得推广民族音乐任重道远,即便经历了30余载,至今仍“不亦乐乎、欲罢不能”。

8月21日,台湾音乐人李孟修在书房设计数字专辑封面。中新社记者 武一力 摄

  年复一年,李孟修和杨荏已制作完成逾百张各流派大师的专辑,收录逾千首乐曲。岁月流转,大师相继谢世,这些脍炙人口的乐曲得以永久流传,获得包括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爱乐者青睐,更有人热衷集齐该系列整套专辑。

  此前,这些专辑以实体光碟形式生产。音乐载体更新迭代,目前,他们陆续在全球流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发行《中国音乐家大系》民族音乐大师数字专辑。有人认为,“这套专辑就像民族音乐的百科全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这是一份真挚的礼物,献给所有爱乐者分享。”在专辑序言中,杨荏如是写道。推广民族音乐的道路依然漫长,夫妇二人视其为“寻根之旅”,他们也希望更多年轻一辈共同前行。(完)

【编辑:于晓】

台湾云林县县长:乐见文旦柚可输入大陆

  中新社台北9月3日电 (记者 陈小愿)台湾云林县县长张丽善3日在台北表示,乐见台湾文旦柚可以输入大陆。

  海关总署决定自9月2日起恢复台湾地区文旦柚输入。张丽善3日出席在台北举办的“柚见幸福庆中秋”云林县农产推广记者会,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

9月3日,台湾云林县县长张丽善(前排中)在台北出席“柚见幸福庆中秋”云林县农产推广记者会。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通知,输大陆文旦柚须来自获得注册登记的包装厂和果园。首批共有花莲16家果园、19个包装厂通过注册,获准销往大陆。

  张丽善表示,云林赶不上这一班车,但乐观其成。云林文旦柚占全台产量约8%,希望有机会将该县最棒的文旦柚销往大陆。

  当天有多家果园展出文旦柚,还有厨师现场展示文旦柚果酱制作。

  来自云林县斗六市的果农陈万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文旦柚恢复输入大陆的政策很好,有利于果农拓展市场;目前他家种植的文旦柚产量还不多,期待有机会也能销往大陆。

  据云林县政府资料,云林县文旦总种植面积逾240公顷,年产量逾5700吨。(完)

【编辑:王超】

台湾“老男孩”在陆二十余年体验“斜杠人生”

  中新社合肥9月3日电 题:台湾“老男孩”在陆二十余年体验“斜杠人生”

  作者 储玮玮 郭天翔

  走进安徽省六安市的一所幼儿园内,台湾“老男孩”何顺龙正和一群孩子欢快地唱歌、做游戏、打水仗,还不时弯下腰,用镜头捕捉下他们的笑容。十几年间,已有超1000名孩子在何顺龙的幼儿园里度过了他们的幼年时光。

  今年38岁的何顺龙自称“老男孩”:“在幼师里我确实有些‘老’,所以想利用这个称呼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放下身份融入他们的世界。”

8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台湾青年何顺龙在自家创办的幼儿园内和孩子们互动。储玮玮 摄

  “斜杠人生”指的是拥抱多重职业和身份的生活方式。幼儿园园长、养老机构合伙人、传媒公司创业者……何顺龙扎根大陆二十余载,拥有诸多“马甲”。

  1999年,年幼的何顺龙随父母从台湾迁居祖籍地安徽六安,何父带着在台湾经营幼儿园的经验来此创业。“我爷爷是六安人,13岁时到台湾后就一直没有机会回来,也是替他完成回到家乡的心愿。”何顺龙说。

  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何顺龙结识了爱人蒋婉雯。毕业后,何顺龙放弃了大陆沿海城市和台湾的工作机会,把爱人“拐”到六安,共同经营幼儿园,成为一名“园二代”。他说:“当时六安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对这里也很有感情,就留下了。”

  幼儿园发展高峰期,他们拥有4所直营园。何顺龙还引进台湾先进的育儿理念和教学方法,将两岸的育儿理念进行融合。

8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台湾青年何顺龙在自家创办的幼儿园内和孩子们玩耍。储玮玮 摄

  何顺龙将家园共育放在重要位置。他定期举办家长会、发起亲子活动,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孩子们的成长中。他说:“不仅能让家长了解课程安排,也能让我们了解孩子在家中的状态,实现家园同频。”

  何顺龙还推崇户外自然教育。他认为,户外游戏和探索能够增强孩子的体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大量运用游戏作为学习工具,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社交能力。

  “与孩子们之间建立的情感是一种无法替代的财富,也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因。”何顺龙说,在街头偶遇昔日学生时,自己依旧记得他们的名字,甚至能回忆起入园当天的场景。

  为了促进幼儿园实现更好发展,何顺龙主动求变:转行投资本地养老项目,解决幼儿园校舍空置和人员闲置的问题,也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与朋友创办传媒公司,涉足直播带货领域,创造资源助力幼儿园发展。

  “对于年龄偏大、难以转行的教师,优先考虑将其安排到养老领域工作;而对于年轻、有潜力的教师,则鼓励其参与直播带货等新型业务,拓宽职业道路。”他说,在转型过程中,不想丢下任何一位员工。

8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台湾青年何顺龙在自家创办的幼儿园内和妻子讨论工作。储玮玮 摄

  遇到困难,何顺龙始终保持乐观心态。他说:“生活有很多比挣钱更有意义的事,只要我努力拼搏,人生处处有机会。”

  如今,何顺龙也常参加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积极和有意来大陆创业的台青分享自身创业经验。“台青来大陆可以享受到成熟的政策支持。如果创业方向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大陆无疑是首选之地。”他说,“两岸有共同的文化和语言,不存在任何水土不服。”

  “六安对我来说已经是情感的归属,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的真正意义。”何顺龙说,他和爱人决定让孩子以后在大陆发展,一家人继续扎根大陆。(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