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多功能一体化空天数据要素评估服务平台投入运行

  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9月3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中国首个集遥感数据要素、质量评价和价值评估为一体化的空天数据要素评估服务平台,当天在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空天信息数据要素产业化论坛上正式投入运行,并上线一批经过质量评价的地基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要素产品。

9月3日,空天信息数据要素产业化论坛会场。中国科学院空天院/供图

  空天数据要素评估服务平台由中国科学院空天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研制,最新上线的地基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要素产品包括30种全球和区域卫星遥感产品,采用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科研人员利用自主算法和国产卫星遥感数据研制而成的1公里分辨率覆盖全球、16米分辨率覆盖全国的遥感产品。

  其中,上线的地基观测数据包括全国典型地物波谱数据以及反映地表状态和质量的空天院怀来遥感观测试验站观测数据;作为地物目标的基础知识,全国典型地物波谱数据是地物识别的重要“指纹”,具有全谱段、多尺度、多角度特征,已成为空天遥感机理建模、定量反演和真实性检验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研究员闻建光指出,区别于公共数据,空天遥感数据要素质量评价的核心仍是卫星遥感像元真值获取,而价值评估则是以质量评价为基础,综合考虑数据成本、应用场景等价格影响因素的评估,这是采用市场法评估空天遥感数据价值的重要手段。

  研究团队将空天遥感数据要素和其质量评价、价值评估集成在一个平台,旨在让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实现空天遥感数据要素价值的初步判断,解决空天遥感数据来源及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带来的质量评价标准不统一、价值估值不确定的问题。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定量遥感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研究员柳钦火表示,空天遥感数据是大数据资产化的重要组成,涵盖地基观测、塔基观测、无人机观测、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等方面。空天遥感产品质量评价是数据价值评估的基础,也是数据质量产品提升的依据。空天遥感数据要素评估服务平台的上线,将有助于空天遥感数据共享共用,进一步释放空天遥感数据要素价值。

  据了解,本次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空天信息数据要素产业化论坛期间,中国科学院空天院与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西部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开展研究并推动空天遥感数据深化应用。(完)

【编辑:付子豪】

云南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197项(人)获表彰

  中新网昆明9月3日电 (黄兴鸿)3日,云南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召开,授予王华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线虫对胁迫的感知和响应机制”“铁硼系高耐磨合金复合制造技术及其应用”“富锗铅锌成矿系统和勘查技术创新及深部找矿重大突破”等196个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当日,云南省委书记王宁为获得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的昆明理工大学教授王华颁奖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石玉钢、省政协主席刘晓凯出席。

图为获奖代表领取奖状。黄兴鸿 摄

  近年来,云南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成功举办两届腾冲科学家论坛,单晶硅片切割技术、中药创新药、疫苗研发等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9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组建125个科技特派团和60支边境村寨科技特派队,在科技与产业融合、科技研发能力、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保障等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王宁表示,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深入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滇战略,努力推动创新型云南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突破。要广泛宣传科技创新先进典型,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支持创新、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不断开创新时代云南科技工作新局面。

  王予波表示,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以科技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王华带领团队聚焦冶金节能减碳技术需求,创新了冶金过程非线性强化与节能减碳基础理论,研发了冶金炉强化供热系列技术,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喷枪设计和高端材料均匀精准加热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冶金过程节能降碳的高效化、资源利用的综合化、高端材料的高质化。这些技术已被推广应用到国内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深扎边疆坚守使命,科技报国初心如磐。”王华表示,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此次荣奖并不是他和团队的终点,而是进一步推进节能减碳科技创新事业走向深入的起点。他和团队将继续投身到国家和云南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中,为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编辑:付子豪】

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揭晓 共授奖304项

  中新网长沙9月3日电(向一鹏 全程铂)9月3日,湖南省科技大会暨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会上宣读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含光召科技奖)的决定。据悉,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04项,其中杰出贡献奖1项、自然科学奖98项、技术发明奖22项、科技进步奖180项、创新团队奖1项、国际合作奖2项。

湖南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湖南省科技厅供图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获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A-DA’D-A型受体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机理研究”等9个项目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基于异构超算的大规模稀疏图并行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等7个项目获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多源异构数据流通与智能决策自主计算平台及其大规模产业应用”等14个项目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湖南省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科技奖励紧盯信息安全、粮食安全等领域,重点遴选支持了一批服务国家和湖南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比如,“湖南省北斗地理空间基准体系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北斗三号星载信号收发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等项目支撑北斗规模化应用;低镉水稻等大宗农作物育种相关项目成果则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发展奠定种业基础。

  本次科技奖励还重点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发展导向,面向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遴选支持了一批应用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比如,“深海重型作业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超大直径盾构机关键技术与应用”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有力支撑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践行科技为民的价值追求方面,“黑素瘤等实体瘤的致病机制”“肺癌分子靶向精准治疗方法和药物研发”等项目脱颖而出,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推动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技术保障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青年科技人才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在激励青年等科技人才成长成材方面,通过湖南省科技奖评审“打擂”,一批优秀青年学者脱颖而出,为院士等顶尖人才及后备人选培养奠定了基础,授奖项目和一等奖项目中45岁以下青年学者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占比均达到50%。发挥科技创新“她”力量,女性科技人员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占比达18%。(完)

【编辑:付子豪】

与数字经济相融合 中国北斗应用实现“天边”到“眼前”

  中新社重庆9月3日电 (梁钦卿)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主论坛3日在重庆举行。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北斗系统提供的全天候精准时间空间数据,能满足数字化时代各类智能终端对精准时空能力的需求,让北斗应用从过去的“远在天边”变为现在的“近在眼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北斗产业融入数字经济已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介绍,随着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北斗应用与产业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推动“+北斗”应用,能催生越来越多数字化应用新场景,打造更多智能化服务新产品、新模式。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中国卫星导航‘从0到1’的突破,但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认为,北斗应用目前已走进千行百业,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链条。比如,基于北斗应用能实时感知城市峡谷、地下车库等复杂条件,保障自动驾驶“最后一公里”。

  当前,随着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共享出行等大众消费品的普及,北斗应用正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介绍,华为近年来发布的多款手机首发了北斗应用,未来将依托卫星互联网构建无缝立体的超级链接,让未来通信实现“星地融合,永不失联”。(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