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言道|习近平收到的这份国礼,是个U盘

  中新网9月4日电 伴随着欢快的非洲鼓点,铁路线在东非草原上延伸,现代化车站拔地而起,中非建设者并肩绽放笑颜……

  这是存储在一个U盘里的视频画面,视频记录的铁路就是连接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

  2017年5月,时任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来华参加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将这个蒙内铁路纪念U盘赠送给习近平主席。

  蒙内铁路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它也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今年1月17日,习近平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时称:“蒙内铁路是中肯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成功典范。我高兴地看到,你们因这条‘幸福路’与中国结缘……”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朴素理解。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过去数十年间,“路”也是中国与非洲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记录。

  20世纪70年代,数万名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远涉重洋来到非洲,同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人民并肩奋斗,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修建坦赞铁路,为东南部非洲建设了一条“自由之路”和“友谊之路”。

  2022年11月,习近平在同访华的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会谈时说:“当年中国自己还很贫困时,我们勒紧裤带帮助非洲兄弟修建了坦赞铁路。现在我们发展起来了,更要本着真实亲诚理念,帮助非洲朋友实现共同发展,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一番话,准确诠释了中非友谊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如今,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一条条新“路”见证着中非友谊的真实亲诚。

  蒙内铁路建成7年来,为肯尼亚创造超7.4万就业岗位,培养2800余名专业人才。肯尼亚政府估计,蒙内铁路对该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

  由中国建设者耗时8年建成的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穿过马永贝原始森林,连接起沿线上百个村落。在公路经过的刚果(布)第三大城市多利吉,当地人立起了一座“劈山者”雕塑,表达对中国建设者的敬意。

  由中国援建的马达加斯加首都郊区公路项目,连接了该国的重要鸡蛋产区,大大降低了鸡蛋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当地人亲切地将这条公路称为“鸡蛋路”。

  ……

  数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骨干通讯网络15万公里。

  这些“路”,既有中非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也有造福民生的“小而美”项目,它们共同铺就着中非之间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

  中非关系为什么好?中非友谊为什么深?

  习近平曾回答:关键在于中非双方缔造了历久弥坚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那就是“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持公道、捍卫正义,顺应时势、开放包容”。

  习近平说,这是中非双方数十年来休戚与共、并肩奋斗的真实写照,是中非友好关系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袁秀月

  |视觉:倪雯冰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编辑:张燕玲】

习言道|会见这国总统,习近平提到了《山海情》

  中新网9月4日电 题:会见这国总统,习近平提到了《山海情》

  “我听说中国电视剧《山海情》近期在科摩罗热播,这是中国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历程的真实写照。”

  9月2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科摩罗总统阿扎利时,提及电视剧《山海情》。

  习近平说,中方愿同科方开展减贫合作,支持科摩罗人民将自身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不断延续构建中科命运共同体的“山海情”。

  从荧屏上的《山海情》,到现实中的“山海情”,习近平的两句话,道出中国与非洲国家守望相助、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

  《山海情》讲述了“闽宁协作”扶贫的故事,那正是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亲历。这些年来,故事里的“干沙滩”早已变成“金沙滩”,中国的“减贫种子”也跨越山海,在海外生根发芽。

  “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2021年11月召开的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回忆起20多年前,他向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介绍菌草技术的一段往事。

  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就是《山海情》中农技专家凌一农的原型。

  在习近平的亲自推动下,中国菌草技术走向海外。如今,这一技术已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其中,以培训、教育、合作与援助等方式在40余个非洲国家落地生根。以林占熺本人为例,多年来,他带领的菌草研究团队为非洲各国培养学员8000多人次,帮助非洲农户减贫致富。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在探索现代化的道路上,中非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联接与相通的目标追求。

  这些年,在科摩罗,中方医疗疾控专家培训了4000余名掌握疟疾防治知识的当地医疗卫生人员;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杂交水稻帮助当地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杂交水稻图案被印在当地最大面额纸币上;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多国正学习中国治沙经验,努力建设非洲“绿色长城”……

  过去十多年间,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已向非洲53个国家提供援助资金,实施粮食、供水、妇幼、教育等一批民生项目,受益人数超过1000万人。

  “中国人讲究‘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中非关系最大的‘义’,就是用中国发展助力非洲的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2015年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这样表示。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大幕即将拉开。连日来,习近平在北京密集会见非洲国家领导人,他频繁强调中非之间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非合作坚持互利共赢、与时俱进,始终走在国际对非合作前列”;

  “要做志同道合的挚友、互利共赢的益友、共谋和平的好友”;

  “携手走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

  中非之间历久弥新、跨越山海的情谊又将续写新篇章。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袁秀月

  |校对:阚枫

  |视觉:倪雯冰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