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晨称“我是成都人”遭攻击,多方发声!

  以《恶作剧之吻》《我可能不会爱你》风靡两岸的台湾演员林依晨,历来被一众剧迷称作“零差评女神”。近日在大陆一档综艺节目上,作为嘉宾的林依晨一句“我是成都人”引发两岸网友热议。

近日,台湾演员林依晨在大陆一档综艺节目中脱口而出自己是成都人,引发网友热议。图为节目画面。

  谁承想,这句脱口而出的话,又双叒叕让台湾绿营侧翼破防了。有舆论称林依晨的表态是为了买所谓“政治保险”;还有台湾网友刻意将互联网平台林依晨的有关简介改成“出生于宜兰县,但自称中国成都人”……

  种种迷惑行为,令人费解。9月3日,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就此事发文评论,直问认同父辈祖籍何错之有?

  “我是成都人”何以“不可原谅”?

  平平无奇的一句话,在部分亲绿人士听来似乎格外刺耳。曾教过林依晨的台湾政治大学教师朱立熙发文暗戳戳批评,称“没教过成都人”,还要林依晨“教师节别再发简讯来”,甚至用上“虚情假意”“失望”“不可原谅”等激烈措辞。此文引发不小关注,大量台湾网友涌入、留言,指朱立熙公开抨击学生“很像在霸凌”“无法受到尊崇”。9月3日上午,这篇文章已被悄然删除。

曾教授过林依晨的台湾政治大学教师朱立熙指责林依晨“不可原谅”,引发台湾网友不满。

  此次发言,并非林依晨首次表示对成都人身份的认同。台媒报道,2013年,林依晨到四川宣发电视剧《兰陵王》时,就曾表达回到爷爷故乡的感想,称“看到这片土地,突然有种强烈的归属感”。

  还原今年8月底播出的这档大陆综艺节目,有嘉宾聊起自己来自哪里,同台的林依晨猜中是成都,并举手说“我是成都人”,还提及爷爷是成都人,常听爷爷讲家乡话,非常亲切。

  许多大陆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第一次知道姐姐是成都妹子”“听口音感觉很亲切”。也有不少台湾网友在台媒相关报道的评论区发言力挺,大呼“依晨好赞”;还有台湾网友开启“祖籍接龙”,留言“我是安徽人,台湾出生”“我是梅县客家人”“我祖辈来自江西,在台湾长大的中国人,只是正确地‘陈述事实’而已”。

大陆网友在社交平台称对林依晨亲切。

台湾网友在社交媒体开启“祖籍接龙”。

  此前,台湾组合五月天、歌手蔡依林也曾因相近的原因遭遇台湾一些势力的攻击,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曾指台湾演艺人员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两岸关系、对中华儿女身份认同的态度,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

  朱凤莲还说,赖清德及民进党某些人出于政治私利,蓄意制造两岸对立对抗,给这些台湾演艺人员扣上所谓“被迫表态”的帽子,充分说明两点:第一,民进党当局非常心虚,害怕两岸同胞走近走亲,不但刻意忽略台湾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还百般打压污蔑;第二,民进党当局在加码制造“绿色恐怖”,让很多台湾民众不敢说出心里话。

  认同父辈祖籍地何错之有?又是“绿能你不能”!

  “在以前还以省籍作为认同指标的时代,祖父、父亲是哪里人,自己当然也会认同是那里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自从台湾把省籍改成出生地之后,大家已经开始认同自己是台湾人,反而如果在同侪之间还说出自己的祖籍,似乎一下子变成化外之民。”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9月3日就此事撰文称,对绿营来说,台当局前领导人蔡英文所言“没有人会为他的认同道歉”,显然是假的,“绿营侧翼的心胸可没有那么宽宏大量”。

  王昆义所提及的,是过去台湾的身份证上专门设有“本籍(大陆称籍贯)”一栏。不管出生在台湾何处,若是祖上来自江苏省、浙江省等大陆各地,“本籍”便会如实记录。因此,“你是山东人”“我是成都人”,都是再自然不过的表述;不仅代表着家乡的印记,更氤氲着跨越海峡的乡愁。

  到了20世纪90年代,时任台当局领导人的李登辉以所谓建立“台湾主体性”为诉求,废止了台湾身份证“本籍”登记,并将其改为“出生地”,让在台湾出生的外省人后代均变成“台湾人”。

  近年,民进党持续操弄“去中国化”,企图割裂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只不过,一些绿营人士一边嘴上说着“去中国化”的政治语言、意图斩断两岸亲缘血脉,一边又追着大陆剧、想方设法寻找自己的根。

  林依晨遭受攻击后,有台湾网友翻出现任赖清德办公室“资政”谢长廷十多年前回祖籍地福建漳州市东山县祭祖的报道。电视画面中,谢长廷持香拜谒,激动落泪,认祖归宗的感情溢于言表。那趟寻根之旅中,谢还表示,“没有祖宗就没有我,饮水思源,慎终追远”。

台媒报道,十多年前谢长廷在福建祭祖时情绪激动,几度拭泪。

  同样是对家乡的情感表露,绿营侧翼对谢林两人的评价截然相反。网友讽刺说,“绿能寻根,民众不能认祖?又是‘绿能你不能’”“为何谢长廷回到福建漳州寻根是‘哭哭好感性’,林依晨讲事实就要被‘出征’?!”“祖先来自哪里是铁一样的事实,难道要换祖先吗?”

  类似闹剧不断上演,一再暴露绿营人士意识形态作祟下的双重标准。台湾媒体人柳杰克对此讽刺,“在台湾,你可以跟日本人拉近关系,可以跟美国人拉近关系,可以跟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拉近关系,唯独不能跟中国大陆拉近关系,台湾现在就是这么病态!”(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 诸皓)

【编辑:房家梁】

中国这三地为什么能入选国际地科联全球地质遗产地名录?

  中新网南京9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科联)近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公布了全球第二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内蒙古“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广西“桂林喀斯特”等中国三处地质遗产地入选备受瞩目。

9月3日,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举行“中国3家地质遗产地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新闻发布会。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这三处地质遗产地为什么能入国际地科联全球地质遗产地名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9月3日在该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相关专家学者予以科普解读。

  体现中国地球科学研究国际水平

  发布会上,受国际地科联委托,国际地科联国际地质遗迹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建平宣布中国新入选全球地质遗产地名单并介绍遴选背景情况。

  他说,地质遗产是忠实记录地球46亿年演化历史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是地质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地质遗产地的定义为: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可作为全球对比标准,或在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中意义非凡的地点,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平,并得到有效保护。

  这次中国入选的3处全球地质遗产地,是中国地质遗迹的杰出代表,其科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得到国际学术界一致认可,目前保护状况获国际社会高度肯定。

  张建平表示,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资源,这次3处遗产地的入选也体现中国地球科学研究的国际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是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植物庞贝城”已囊括5项世界之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研究员介绍说,“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作为地史时期成煤森林的特异埋藏记录,其成煤森林在生长时被倾泻而下的火山灰保存在现今的内蒙古乌达煤田两个煤层之间。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这个成煤森林的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与石炭—二叠纪之间的界线年龄十分接近,是最早的二叠纪成煤森林。植物群由石松类、有节类、蕨类、前裸子植物、种子蕨类、早期裸子植物和苏铁类植物七大类构成,具备了现代植被类群中除被子植物以外的各大类群。

  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首次发现于1998年,但直到2003年才被识别出是火山成因。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有着大量重建的化石植物,是全球最精确(通过样方采样法)真实重建的成煤森林景观,为了解地史时期群落生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二叠纪成煤森林提供了窥探晚古生代的地球生态窗口”。通过研究已发现植物化石50余种,表明该时期成煤森林的高度多样性和演化程度。

  王军表示,截至目前的调查研究,乌海“植物庞贝城”已囊括5项世界之最:最大面积的远古森林实践复原、最丰富的同期成煤植物群化石标本收藏、最古老的苏铁植物、最丰富的瓢叶目植物群落,最多的化石植物整体重建因而为古生物演化生命树增添了最多的新物种。

  最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址

  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介绍说,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端,表面出露有一套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的陆相地层,含有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的地层厚约180米,恐龙化石集中在3至5米厚的灰绿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中。截至目前,已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化石。其中,已鉴定出26属29种,包括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剑龙类、鱼类、两栖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翼龙类和兽孔目类,由此组成中侏罗世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落。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拥有最为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这里也是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除了身为蜀龙动物群的类型产地,还是许多基干类群,如真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大鼻龙类——董氏大山铺龙、剑龙类——太白华阳龙、新鸟臀龙类——劳氏灵龙等各自类别的典型代表。

  曾小芸指出,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内还发现了一些独特的恐龙骨骼结构,包括蜥脚类恐龙的尾锤、剑龙的肩棘等,这对于推断恐龙的行为至关重要。该遗址填补了恐龙进化史上的某些空白,并为从各个方面研究恐龙及与其他脊椎类动物的关系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1972年首次发现,并于2008年入选自贡世界地质公园。遗址上建立的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亚洲和中国首个专题恐龙博物馆。

  桂林喀斯特具有国际科学意义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陈伟海说,广西桂林喀斯特位于南岭构造带中部,上泥盆系至下石炭系灰岩地区,灰岩地层厚达3000米,以秀美漓江及其支流周边的塔状及锥状岩溶地貌为主要特征,同时发育有许多洞穴。受古生代构造运动的影响,桂林喀斯特形成了独特的岩溶发育盆地。当地厚层碳酸盐岩、温暖湿润的气候及充沛的降雨,共同促进了强烈的岩溶发育。

  第四纪以来,桂林地区的差异性构造抬升塑造了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主要形成两种岩溶地貌:塔状岩溶(峰林)和锥状岩溶(峰丛)。“桂林模式”是这种岩溶动态发育过程的典型代表,展示出岩溶特征的不断发展和演化。不同于抬升较快的云贵高原,桂林地区地层稳定,构造抬升相对缓慢,增强了其科学意义,成为全球岩溶研究的重要参考。

  陈伟海表示,桂林喀斯特是大陆型塔状岩溶的典型代表,是华南地区岩溶演化末期的地貌展现,使其成为开展岩溶过程及其环境影响研究的代表区域。“桂林模式”展现了峰林和峰丛岩溶形态的共存和相互作用,具有国际科学意义。

  桂林喀斯特已于2014年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已拥有10处全球地质遗产地

  作为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地球科学团体,国际地科联成立于1961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合作伙伴,在国际社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目前入会的国家和地区121个,代表着全球约100多万名地质科学家。

  国际地科联2016年设立国际地球遗产委员会,开展与地质遗产的相关工作;2020年制定并颁布地质遗产地的定义和标准;2021年初开始首批地质遗产地的遴选;2022年10月,国际地科联在西班牙公布全球第一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

  在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中,中国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世界地质公园“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云南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珠峰奥陶纪岩石”等7处地质遗产入选。加上本次第二批入选的3处,中国迄今已拥有10处全球地质遗产地。

  张建平指出,国际地科联决定今后每两年公布一批地质遗产地名录,相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全球地质遗产地评选更强调入选地的科学价值。根据评选规则,能够入选的全球地质遗产地,必须是该领域全球最佳代表,必须是进行重要科学研究的全球参考,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他希望通过学界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推动中国更多地质遗产地未来入选全球地质遗产地名录。(完)

【编辑:李润泽】

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显著

  中新网9月5日电 国家林草局5日上午举行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林草局保护地司司长张利明介绍,国家公园从试点探索到正式设立、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和重要进展。

  张利明表示,去年,国家林草局委托中国科学院等单位50余位专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藏羚羊增长至7万多头,雪豹恢复到12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7群42只。

  二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实现整体保护,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

  三是民生持续改善。近5万社区居民被聘为生态管护员,年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2万元。实施野生动物损害全域保险、生态搬迁、入口社区和示范村屯建设、黄牛集中养殖等一批民生项目。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出台支持三县(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选聘生态管护员8100多人,民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编辑:胡寒笑】

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

9月3日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79年前,中华民族绝处逢生

79年来,中国人民白手起家

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才迎来如今万家灯火辉煌

图为201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三军仪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45年9月2日

日本代表登上美军“密苏里号”军舰

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也相继签字

接受日本投降

至此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宣告落下帷幕

2015年8月31日,日本外务省展出1945年9月2日签署的投降书原件。人民网记者 刘军国 摄

1951年8月13日

政务院发布通告

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

2014年2月27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

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

确定每年9月3日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9月2日,日方代表登上“密苏里号”美军军舰,签署投降书。(资料图)

回望历史

“悲壮”与“不屈”

是中华民族14年救亡图存之路的底色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日军炮轰北大营、袭击东北军

东北三省沦陷

三千万同胞惨遭奴役

“抗日则生,

不抗日则死,

抗日救国,

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图为“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在中国大营附近演习,以便在铁路炸毁后立刻进攻中国驻军营地。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华北危急!平津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揭开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

才是我们的出路!”

图为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

1937年12月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爆发

超30万同胞遇难

尸横遍野,天地同悲

还有

泯灭人性的“731”部队

重庆大隧道惨案

强征“慰安妇”

……

日本侵略军犯下的累累罪行

桩桩件件,罄竹难书

图为被日军屠杀的南京市民尸体堆满河岸。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唯有反抗!

唯有反抗!

“四万万人齐蹈厉

同心同德一戎衣”

14年浴血奋战

超3500万同胞伤亡

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

中国人民将热血洒尽

舍生忘死,保家卫国

图为八路军伏击日军。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武汉会战

百团大战

……

正义最终战胜邪恶

但我们不能忘记

我们更不敢忘记

每一场以血肉为基的胜利

每一名无畏牺牲的英烈

只有铭记于心

才能无愧先辈

才能时刻警醒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抗战老兵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中新社发 侯宇 摄。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唯有缅怀,唯有铭记

致敬英雄儿女!

致敬伟大胜利!

致敬,

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

资料图: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海报设计:刘鑫

  图片来源:人民网、新华网等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