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齐聚福建万寿岩 将农村大地变成“乡间艺术馆”

  中新网三明8月4日电 (黄艳 张倩茹)“在丰富的活动中,我们和大陆学生一起合作、生活,增进彼此了解,相互成为朋友,留下了很多美好记忆。”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学生李兆祥2日在首届万寿岩两岸青年地景艺术创作周上如是说。

图为活动现场。黄艳摄

  8月2日,以“二十万年古与今 两岸青年地景创作”为主题的首届万寿岩两岸青年地景艺术创作周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举行。活动吸引了130名两岸大学生及两岸高校学者专家参加。

  万寿岩遗址是福建省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它的发现使闽台两岸的史前渊源关系得到进一步证实,为研究早期人类活动、古气候和古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考古文化价值。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两岸青年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闽台合作共建共创新路径,形成海峡两岸共同生活新文化、新标识,持续带动三元区三产经济提速发展,擦亮万寿岩文旅品牌。

  活动选取当地特色的竹子为主材,采用大陆和台湾学生混搭分组形式,将大学生们分为6组创作艺术品。本次活动持续至8月9日,将举办篝火晚会、才艺表演等活动,两岸学子通过“日间艺术创作+夜间露营娱乐”的形式,创作出大地景观艺术作品,将农村大地变成“乡间艺术馆”。

  三元区是三明市政府所在地。一直以来,三元区以乡建乡创为载体,引进台湾跨界自造乡建乡创团队助力乡村建设,通过“陪伴式”服务,培育出了小蕉村、岩前村等乡村建设的闽台合作样板,在探索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新步伐。2023年,三元区入选福建首批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完)

【编辑:邵婉云】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台湾赛区总决赛举行

  中新社台北8月4日电 (记者 张晓曦)2024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台湾赛区总决赛4日在台北举行。20余位选手经过比拼,最终决出少儿组和成人组冠、亚、季军各三组,此外还有多位选手获得成人组优秀奖。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伴随着舒缓的音乐,1号选手用低沉的嗓音朗诵起白居易的《琵琶行》。约6分钟时间内,选手的朗诵伴随着诗文内容而起伏变化,富有感情,打动不少观众。

  随后,不同年龄的选手依次上场,诵读的诗文既包括李白、苏轼、辛弃疾等古代诗人的经典作品,也包括徐志摩、林徽因的现当代诗歌,还有选手选择了顾城、舒婷的诗歌以及余秋雨的作品。持续近3小时的比赛中,选手们“各显神通”,带来了轻松且富有创意的诵读表演。

8月4日,2024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台湾赛区总决赛在台北举行。图为比赛现场部分选手与评委、嘉宾合影。中新社记者 张晓曦 摄

  担任此次总决赛评委的台湾知名配音演员官志宏表示,每个人对诗文有不同理解,从他个人的习惯来看,接触新的作品,都会去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以及故事的人物等。判断诵读得好与否,不仅在于语调的抑扬顿挫,更在于是否符合诗文要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最终,经过激烈的比拼,六组选手分别获得少儿组和成人组的冠、亚、季军。11岁的俞泱辰凭借《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获得少儿组冠军。赛后她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高兴取得这样的成绩,期待代表台湾赛区去大陆参加2024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总决赛。

  获得成人组冠军的雅言(艺名)朗诵的作品是余秋雨的《我在等你》。“我很喜欢这首作品的意境,”她说:“我经常浏览大陆的平台,包括小红书、微博等,看到不少网友分享大陆作家的作品,很多写作方式我都非常喜欢。”她也期待未来与大陆朋友有更多交流。

  据悉,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此前已举办多届,今年的总决赛将在沈阳举办,台湾赛区比赛由台湾中华传媒文化总会承办。台湾中华传媒文化总会总执行长敖琦表示,希望未来继续在台湾做好推广中华经典诗文的活动,传承中华文化,让更多人爱上语言艺术。

  台湾中华妇女联合总会主任委员雷倩出席当日活动并表示,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愿意继续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完)

【编辑:付子豪】

马英九:两岸问题由两岸自己谈 不可能、也不应该假手他人

  中新网8月5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4日在泰国曼谷,以“两岸和平与中华民族的未来”为题发表演说。马英九喊话台湾地区现任领导人赖清德改变新“两国论”的“台独”路线,并呼吁美国以及其他国际友人要鼓励台湾与大陆对话,两岸的问题两岸自己解决。

  马英九表示,两岸如果走向战争,并不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马英九说,赖清德于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公开宣示新“两国论”的“台独”路线。很遗憾赖清德用如此拙劣无知的荒谬说法,冷血与鄙夷的态度面对中华文化,令他反感、痛心与忧虑。

  马英九再次呼吁赖清德改变“台独”路线,以两岸和平为念,重建两岸互信,这不只是他的义务,也能为两岸及区域带来和平。新“两国论”对台湾安全与两岸和平毫无益处,只会埋下仇恨、不安与动乱的种子。

  此外,马英九说,“战争没有赢家,和平没有输家”,高昂军费对台湾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尤其若军购变成向美国缴“保护费”的荒谬、轻蔑说法,防务预算等于是钱坑法案,会拖垮台湾的财政,只会图利美国的军工复合体。

  马英九说,民进党当局要认清现实,美国不可能为了台湾牺牲自己的子弟,两岸若发生战火,死伤的都是两岸的中国人。台湾绝不能当别人的“棋子”,两岸问题理应由两岸自己谈,不可能、也不应该假手他人,更不可让外国来干预。

【编辑:付子豪】

台胞遇见“非遗奇妙夜” 望与台湾阵头文化作交流

  中新社福建龙岩8月5日电 题:台胞遇见“非遗奇妙夜”   望与台湾阵头文化作交流

  作者 叶秋云

  “看见、感动、改变”,来到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片区——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的台胞陈旻沁,观看了潮汕英歌舞的表演后,用这六个字道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8月4日晚,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潮汕英歌舞亮相“非遗奇妙夜”。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连日来,“非遗奇妙夜”在这里持续上演,吸引正于此参加两岸棒球交流活动的台胞前来一睹为快。

  潮汕英歌舞,近年来不仅线下“吸睛”无数,而且“霸屏”各大社交平台。“我在台湾的时候,就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过英歌舞表演,觉得好厉害、好精彩。”来自台北的陈旻沁对中新社记者说,现场观看觉得太振奋人心了,非常感动。

  活动现场,英歌舞表演者手持一对木棒,配合着锣鼓点和吆喝声,时而翻滚跳跃,时而旋转挥棒,边走边舞,十分潇洒。陈旻沁坦言,他们的每个动作都非常有张力,表演也非常卖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很容易让人“入戏”。

  自8月2日起,每天中午时分,广东潮汕洪少华英歌队的队员们就开始妆造设计、棍棒练习,为晚上的巡游表演做准备。队长洪英宝说,英歌舞要扮上戏曲装,手持棍子表演,因为是团队合作表演,需要大家默契配合。

  近年来,加入英歌舞表演的年轻人逐年增加,英歌舞在年轻人中“火出圈”。洪英宝认为,传统文化要一代一代传承,“现在十几岁的小孩是英歌队里的主力军,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文化传承途径”。

  “非遗奇妙夜”活动中,还有打铁花、姑田游大龙、璧洲游灯笼等特色非遗民俗荟萃,巡游联欢。在打铁花的火雨星点中,姑田大龙被高高擎起、昂首摇摆,璧洲花灯纹彩华美、灯影绰约,古韵与现代碰撞,见证非遗代代相传焕发的新魅力。

8月4日晚,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举办的“非遗奇妙夜”活动上,连城姑田大龙出游。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姑田游大龙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成功挑战最长游行花车吉尼斯世界纪录。

  连城县姑田镇中堡村党支部书记华绪祯表示,姑田大龙的制作过程尤为复杂,有着十几道工序,“但是我们每年都做,每年都游,这也体现了客家人勇敢坚强、迎难而上的精神,寄托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非遗奇妙夜”吸引众多游客和当地民众一起围观,尽管夜雨突如其来,仍未影响他们观看非遗表演的热情。身为台湾中华文化暨旅游协会理事长,陈旻沁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笑称,在2024年东森杯海峡两岸(连城)青少年棒球邀请赛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连城)青少年棒球文化节期间举办“非遗奇妙夜”活动,不仅让参赛的两岸青少年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也让游人有更多的文旅选择。

  “非遗需要年轻人去传承。”看着非遗巡游队伍中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陈旻沁表示,希望大陆的这些非遗可以和台湾的阵头文化作交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续延续下去。(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