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博士大陆追梦 透过“小孔”看到更大舞台

  中新网常州8月5日电 题:台青博士大陆追梦 透过“小孔”看到更大舞台

  作者 唐娟 苍凯

  从原子到新材料,从台湾到常州。台青博士洪锦德将纳米介孔材料作为发展方向,在“小孔”里造出大梦想,更透过“小孔”看到大陆速度、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台青博士大陆追梦 透过“小孔”看到更大舞台。 苍凯 摄

  从原子到新材料

  洪锦德本科阶段学习原子专业,在硕士和博士阶段接触并开始了对新材料的深入研究。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实现了研究方向的转变,也让他结识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

  “虽然介孔材料的孔径在2纳米至50纳米之间,我却能直观地看到它的边界、排列,并让它最终落地到达应用端。”洪锦德说,无论是将空气分子“锁”在孔内,抑制热传导,解决蒸汽保温及热能传输中的痛点,还是将药物“锁”在孔内,观察药物在人体中反应的位置以准确锁定病灶,介孔材料在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让他坚定了研究的方向。当2023年赵东元院士领衔的常州一元介孔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时,洪锦德成为该公司技术团队的首席科学家,开启了对于纳米介孔材料的深入探索及落地应用。

  从台湾到上海

  “跨过海峡,从台湾到上海,对我来说不仅是地理上的迁移,更是一段充满未知与期待的旅程。”2017年,洪锦德来到复旦大学加入赵东元院士团队,对他来说,在复旦大学工作、生活的经历让他对“血脉相通”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相比以往游历的地方,这里无论是语言、文化的相通,还是友善友爱的氛围都让我能迅速融入,同时没有负担地施展拳脚。”洪锦德说,他与大陆的同行们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在这里,他不仅是研究者,也是学习者。大陆的发展远超他的想象,让他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广阔的舞台。

  “特别是在我的研究领域,大陆的快速发展为纳米介孔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洪锦德表示,大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使得他的研究能真正服务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海到常州

  2023年初,洪锦德跟随赵东元院士选择在常州进行介孔材料产业转化。洪锦德说:“常州是一座在新材料领域有着良好科技要素和产业基础的城市。在政府的助推下,不到一年时间,介孔氧化硅新结构生产线便在常州落地。”

  从“小孔”见到的一方天地不仅是介孔材料发展方向的前瞻与展望,更是那一片能帮助洪锦德实现理想的沃土。当被问及多年来在大陆奋斗的感受与对创业台青的建议时,洪锦德说:“我希望更多的台湾年轻人可以放下顾虑、把握机遇,来到大陆勇敢地感受、体验和融入,在这里实现人生梦想,寻找到他们渴望的天地。”(完)

【编辑:张子怡】

访企业进高校 台湾青年感受上海电动汽车产业趋势

  中新社上海8月5日电 (记者 朱贺)“试验车中的‘假人’情况如何?”“电动汽车在碰撞后起火的风险有多高?”“测试后的损毁车辆会如何处理?”5日在上海上汽智能安全试验室观看了一场碰撞试验后,台湾青年向讲解员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当天,台湾长风文教基金会青年参访团的二十余位台青,受全国台联邀请开启沪上行程,探访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了解大陆汽车产业发展态势,感知高校科创脉动。

  走进上汽智能安全试验室,车辆追尾场景正在模拟测试。数十米外,黄色小车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驶向试验车,测试车辆在遭遇碰撞后呈现安全带弹出情况。首次近距离观看车辆碰撞试验,不少台湾青年感到格外好奇。

  对于青年关心的“假人”情况,试验工程师方嘉讲解,当天测试未安排“假人”,若有“假人”参与,工程师将通过遍布“假人”身体的传感器收集数据,检测各部位受损程度;电动汽车的碰撞试验中,要确保车辆碰撞后立即自动切断高压电,同时确保电池在任何方向的撞击下不受挤压;测试完成后,损毁车辆会作拆解处理,测试车架变形程度,分析后再报废处置……

  数据显示,2023年上汽集团研发投入合计约220.13亿元人民币。三秒余完成百公里加速、高速过弯、舒适制动……来自台湾大学的林呈宇在试乘体验区搭乘了一款敞篷跑车,瞬间加速带来的推背感令他印象深刻:“过弯时我瞄了一下时速表,竟然有100多公里,但坐在车中依然感觉很平稳。”

  “不需要动手,通过智能语音助手就可以操纵车辆,科技元素满满,蛮令人惊讶。”就职于台湾汽车行业的王郁婷,第一次试乘自动泊车车辆,她用手机拍摄体验画面分享给好友,称赞这款电动汽车性价比高。

  当天,参访团还访问了距离上汽集团一公里的同济大学。该校设立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是大陆首座专业整车风洞中心,可为整车和零部件的空气动力、气动声学等性能集成研发提供仿真分析、设计优化等。台湾青年胡维易表示,在此看到了产学研一体发展的成效。(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