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今年出现18例类鼻疽本地病例 为5年来同期新高

  中新社台北8月6日电 台当局“疾管署”6日公布,台风“格美”过境后,台湾新增11例类鼻疽本地病例,今年累计出现18例,为5年来同期新高。

  综合中央社、中时新闻网、《联合报》等台媒报道,11例新增类鼻疽本地病例都出现在台湾南部,包括高雄市8例、台南市2例及嘉义县1例,年龄介于30多岁至80多岁,其中10例有慢性病史,1例有酗酒史。目前11人皆在住院,其中3人在加护病房接受治疗。

  台“疾管署”称,因类鼻疽会在台风过境后2周到4周出现一个确诊高峰,6日已再度发函提醒全台医师注意诊治。

  该部门表示,类鼻疽由感染类鼻疽杆菌所引发,可因皮肤伤口接触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源而感染,也可因吸入受污染的尘土或水滴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局部肿痛等,可导致皮肤脓肿、肺炎、脑炎、败血症。全球范围内,该病死亡率可达40%至75%。近五年,该病在台致死率为4.5%。糖尿病、肺病、肝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损者等高风险群体,重症率较高。

  据台“疾管署”统计,台湾此前最大规模类鼻疽疫情出现在2005年台风“海棠”和“泰利”过后,台湾南部累计确诊42例,其中8例死亡。(完)

【编辑:胡寒笑】

台湾师生西安行:品悟学府的“年轮”与“新枝”

  中新网西安8月6日电(李一璠)“关中书院郁郁葱葱,西安鼓乐悠悠扬扬。这座古老学府如同古树,圈圈年轮记录着历史,见证着文化薪火相传。”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大四学生傅昱澄6日感慨道。

  当日,由清华海峡研究院、泉州市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联合筹办的梅竹书院第二期东方管理研学班来到古城西安。23名来自台湾清华大学、台湾阳明交通大学的师生来到关中书院及西安交通大学参访交流。

8月6日,由清华海峡研究院、泉州市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联合筹办的梅竹书院第二期东方管理研学班参观关中书院。 李一璠 摄

  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内,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大三学生林于婷不时举起相机,她说:“我专门拍照记录了校门校徽,了解到大陆有多所交大,希望早日集齐。行走在西安交大,看到‘饮水思源碑’时让我感到熟悉又亲切。”

  西安交通大学校友关系发展部副主任、校友会秘书长赵力表示,由于交通大学的历史渊源,两岸校友们共同秉承“饮水思源”的理念。青年们通过多频次的互动往来,能够深入交流、互学互鉴,进一步感悟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情感。

  “关中书院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承载着璀璨的文化。”西安文理学院关中书院院长张天社带领台湾师生了解、欣赏隋唐遗韵西安鼓乐,并向台湾师生讲解北宋张载“横渠四句”及其当代价值。

8月6日,由清华海峡研究院、泉州市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联合筹办的梅竹书院第二期东方管理研学班参观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 李一璠 摄

  对于台湾交通大学校友总会副执行长王统亿来说西安并不陌生,他表示:“这次不仅是为了故地重游,还想了解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的发展情况。西安交大如同参天大树,不断开枝散叶。我看到许多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新枝芽’茁壮成长。”

  泉州市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贾强说:“梅竹书院致力于搭建促进两岸交流和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不断促进两岸青年了解交流、建立友谊。”

  “西安厚重却不失活力,想尝试穿上汉服唐装行走于古香古色的街头巷尾。”首次来到大陆的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大四学生吴珞歆说,研学中除了收获新鲜知识,当一次“长安姑娘”是她此行最期待的事。

  据悉,台湾师生还将前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雁塔等名胜古迹游览,随后赴福建泉州参加闭学式。(完)

【编辑:张子怡】

巡视组进驻1个月,省会市长任上被查

  中新网北京8月6日电(李京统)据贵州省纪委监委8月6日消息:贵州省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宁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马宁宇(资料图 来源:贵阳发布)

  前一天还出席公开活动

  马宁宇生于1976年10月,2003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5年到贵州省工作,后任贵阳市小河区委书记。

  2011年,35岁的马宁宇出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成为正厅级干部。当时,他也是全国最年轻的省级团委书记。

  2014年,马宁宇调任贵州省经信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2015年任贵州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2016年任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同时担任贵州省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2018年卸任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职务。

  2021年4月报道显示,马宁宇已任贵阳市委副书记,同年10月任贵阳市代市长,2022年1月任贵阳市市长,时年45岁,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最年轻的市长。

  公开报道显示,此前一天的8月5日,马宁宇还曾出席公开活动。

  省委巡视组上个月刚进驻

  此番马宁宇被查,正值贵州省委第一巡视组进驻贵阳巡视期间。

  巡视公告显示,巡视组自2024年7月8日至9月中旬对贵阳市开展巡视。巡视对象为贵阳市委及其领导班子,市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组主要负责人。

  据介绍,巡视组主要受理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下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重点是关于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方面的举报和反映。

  今年7月8日,贵州省委第一巡视组对贵阳市委、贵安新区党工委开展巡视工作动员会召开。巡视组指出,重点监督检查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及落实巡视等监督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连续4任市长被查

  包括马宁宇在内,贵阳市已连续4任市长被查,前三任分别是刘文新、李再勇、陈晏。

  李再勇曾于2011年至2013年任贵阳市市长。2013年11月,李再勇调任六盘水市委书记后,由时任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文新接替,任贵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后任市长。

  刘文新担任贵阳市市长3年多,于2017年8月调任黔西南州委书记。一个月后,时任铜仁市市长陈晏调任贵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次年1月任市长,接替刘文新。

  陈晏担任贵阳市市长期间,已任贵州省委常委的李再勇曾兼任贵阳市委书记,两人“搭班子”共事近一年。

  2021年1月,陈晏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继续兼任贵阳市市长。不久后,马宁宇任贵阳市委副书记,至2021年10月,陈晏卸任贵阳市市长,马宁宇任贵阳市代市长。

  2022年10月,刘文新被查。5个月后的2023年3月,李再勇被查。今年3月,陈晏在贵州省政协副主席任上被查。(完)

【编辑:张燕玲】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如桂受贿逾亿元 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中新网南宁8月6日电(林浩)8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如桂受贿一案,对陈如桂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其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图为庭审现场。广西高院供图

  经审理查明:2003年至2022年,陈如桂利用担任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市建设工委书记,广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广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广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中山市委书记,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工程承揽、项目推进、企业经营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通过他人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08亿余元。

图为陈如桂在庭审现场。广西高院供图

  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陈如桂的行为构成受贿罪。陈如桂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应依法惩处。鉴于其部分受贿系未遂,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主动交代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贿事实,认罪悔罪,积极退赃,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已全部追缴,依法可以从轻处罚。法庭遂作出上述判决。(完)

【编辑:胡寒笑】

邝美云:带敦煌“舞”动粤港澳大湾区

  中新社兰州8月4日电 题:邝美云:带敦煌“舞”动粤港澳大湾区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李亚龙

  继去年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身份首访敦煌,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让香港珠海社团总会会长邝美云“一眼入心”。今年4月,邝美云便邀请该剧赴香港和珠海演出,座无虚席的现场令她意犹未尽,不久前再次探访敦煌的她,谋划推动该剧明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巡演。

  “第一次看到《千手千眼》的表演,印象特别深刻,表演者优美的舞蹈,他们的意志力和感染力,传递给观众的真善美,令我十分震撼和感动。”邝美云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舞蹈表演可以让香港人近距离、直观地感受到敦煌艺术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香港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在邝美云看来,文化表演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载体之一,而舞蹈剧目又是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千手千眼》在香港演出时,不仅吸引了大批香港本地观众,还有一些她在东南亚和美国、英国的朋友也慕名而来。

6月21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珠海社团总会会长邝美云,参加在甘肃天水举办的2024(甲辰)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中新社记者 李亚龙 摄

  《千手千眼》是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音乐舞蹈诗《我的梦》为蓝本,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现存《千手千眼观音》壁画创编而成,以音乐、舞蹈和多媒体等形式讲述“妙善救父”的民间故事,是舞蹈艺术与敦煌文化的成功融合,具有鲜明的敦煌特色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邝美云说,粤港澳大湾区民众对敦煌文化充满期待和向往,但与敦煌相隔数千公里之遥,且没有直达航班,平日里很难在“家门口”近距离欣赏到关于敦煌题材的舞蹈剧目,因此希望将一些敦煌题材的剧目邀请至香港及周边城市演出。

7月3日,甘肃敦煌大剧院,演员表演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张晓亮 摄

  近年来,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名城甘肃敦煌,先后引进打造了大型沙漠实景剧《敦煌盛典》、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大型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四台以敦煌为题材的经典剧目。今年暑期以来,“四剧”同步演出持续火热,“敦煌风”剧目渐成丝路游新宠。

  “待下一步条件成熟时,将推动更丰富的敦煌剧目赴粤港澳大湾区与观众见面。”邝美云说,透过敦煌文化表演,大湾区观众能更直观地了解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

7月3日,游客观看大型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张晓亮 摄

  近年来,甘肃与香港在文化艺术交流方面成果丰硕,除大型敦煌文化展览在香港展出外,还有精彩的舞剧表演互动。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自2018年起跟敦煌研究院合办的“敦煌青年实习计划”,令敦煌文化在香港更为被熟悉。

  邝美云说,被称为“丝路明珠”的敦煌和“东方之珠”的香港相隔虽远,且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色,但千百年来都是商贾往来的必经之地。甘肃拥有始祖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而香港拥有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和先进的文化产业经验。

  “两地文化资源的互补性,为未来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邝美云表示,甘肃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创产品来到香港市场,可以取得很好的反响,未来可以共同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推动两地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两地还可以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