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90年,闽台“建筑师”们的交集延续

  中新社泉州8月8日电 题:跨越90年,闽台“建筑师”们的交集延续

  作者 李百加 杨程晨

  在福建泉州市博物馆中庭,来自台北科技大学的陈炳睿和一位大陆同学拉动锯齿切割木料,同组的其他团员负责搬运、打磨木材,固定夹具以确保木板紧密贴合。

  酷暑的闽南,正午湿热难耐。这个团队正加紧为大木作品忙碌,过道里锯齿嘶鸣、木屑飞溅。摊在一旁的草图已被阳光晒得滚烫。他们准备运用榫卯结构拼合木板、制作长椅,并安装具闽南特色的燕尾脊。

近日,2024第七届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在泉州举行。图为台北科技大学陈炳睿(中)带领团队为小组的大木作品制榫。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我们采用传统民居常用的十字直榫结构稳定长椅和椅脚,这是最具挑战的一部分。”陈炳睿7日说,“我们团队心很齐。大家来自两岸不同的大学,但是有一个共识,就是制作一件融入闽南特色的家具。”

  2024第七届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已进入尾声,近20所大学的70多名学生趁最后时间给团队作品赶工、润色。体验营期间,“匠心独运——传统建筑大师王益顺特展”暨“溪底派王氏大木传统营造技艺”交流会同时举行,台湾传统建筑研究者、画家李乾朗给同学们授课,并一一点评团队作品。

  闽南建筑自成一格,是福建和台湾的重要文化联系之一。清末民初的泉州溪底王益顺大木技艺受两岸追捧,李乾朗在台湾科普古建,言必提及王益顺。王的作品遍布两岸,台北龙山寺、台北孔庙、彰化鹿港天后宫及厦门南普陀寺大悲殿皆为他所设计。

近日,“匠心独运——传统建筑大师王益顺特展”暨“溪底派王氏大木传统营造技艺”交流会在泉州举行。8月8日,台湾传统建筑研究者、画家李乾朗讲解泉州惠安青山宫建筑特色。李百加 摄

  1930年,台北孔庙未竣工时,王益顺病逝于厦门,出生于台湾的漳州派匠人陈应彬承接仪门及棂星门的修建工作。台北孔庙仪门,也成为闽台传统建筑不同派别的技艺交集,别具一格。这样的交集,90多年后在泉州博物馆里延续。

  两岸学生分九组,青年朋友互相搭档。“建筑可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从年轻人中走过的李乾朗如是说,两岸学生制作同一尺寸的木作,可能手法上不太一样,就有点像90年前的王益顺和陈应彬,“既是合作,也是竞争”。实操搭建不仅在于学习技术,更是在帮助人认识同伴。

  “三扇屏风”是现场的一件“明星作品”。它由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洪亮带领小组完成,菱花型斜交门窗是第一道屏风,传统屏背式扶手椅为第二道,背后窗则是第三道。他介绍,作品是对闽南古厝空间设计的“转译”。搭建前,团队参访了许多古厝,“大家对于以屏风表达三进院落意象的想法,几乎是全票通过”。最受好评的是第二道屏风屏背采用斜交叉的窗框设计,李乾朗说,看得出年轻人用心观察,闽南人过去为了在低矮院落保护隐私又保证采光,许多人家采取了类似设计。

  团队工作告一段落,洪亮被“借”去隔壁组,于木作设计上“题字”:华金传芳。

8月7日,2024第七届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在泉州市博物馆举行。图为金门大学学生吴羽桐在大木作品“华金传芳”上署名。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该团队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生叶天豪讲解道,“华代表华东理工大学,金是金门大学,‘传芳’二字在闽南地区的宗祠建筑上常能见到,这里不仅是指古代传统建筑建造技艺传芳,也是指我们这些朋友们的友谊长存。”

  他们的作品因为只表现传统建筑顶部的红瓦砖而独树一帜。“瓦”的材料源自各组用过的磨砂纸,来自金门大学的吴羽桐认为,“华金传芳代表传统,还蕴藏着现代的废物利用、永续发展概念。”(完)

【编辑:胡寒笑】

第十二届海青节将面向台青发布超2000个优质工作岗位

  中新社福州8月8日电 (记者 闫旭)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新闻发布会8日在福州举行,宣布本届海青节计划于8月11日至17日举办集中阶段活动,将青年发展工作融入各项活动,面向台青发布超2000个优质工作岗位。

  福州市副市长赵明正介绍,福州市国企、台企、优质私企面向台青发布年薪1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工作岗位,截至8月7日,已征集年薪10万元以上就业岗位超2300个,其中,部分岗位年薪超20万,涵盖教育、医疗、电子、金融、软件开发、游戏策划、电子商务等众多领域。

  福州市人社局副局长张莺介绍,福州市人社局将持续强化台青来榕就业保障,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台湾青年,可申请最长一年求职免费住宿;建设“两岸就业自由港”,每年开发超过1000个符合台青需求的就业岗位;打造“支持台湾青年发展服务基地”;推进台胞职业资格直接采认工作,实现台胞职业资格“就近采认、就近发证”。

  据悉,本届海青节集中阶段活动,包含第八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营、第三届“走进政协·台湾青年说”、海峡气象青年汇等18项。台商、台企高管的“二代”“三代”将受邀来榕参加活动。截至7日,集中阶段各项活动已邀请台青超1200人,其中首次来到大陆的台青超600人,参与台湾青年数量将超历届。

  第十二届海青节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福建省青年联合会、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本届海青节时间跨度从今年5月持续至12月,共开展42项活动,涵盖科技创新、就业创业、体育竞技、文化艺术、民间信仰等。(完)

【编辑:胡寒笑】

台青“首来族”在上海开卡 移动支付“丝滑又便利”

  中新社上海8月8日电 (记者 朱贺)扫描二维码录入信息、在柜台填写表格、设置支付密码……凭台胞证和台湾手机号码,不到半小时,首次来到大陆的台湾女孩李侑璇在上海一家台资银行开通了储蓄卡账户,“终于可以在大陆体验移动支付了,非常期待!”

  正在大陆交流的李侑璇和她参与的台湾长风文教基金会青年参访团,7日走进富邦华一银行陆家嘴支行,体验现场开户服务。富邦华一银行的前身华一银行是大陆首家由两岸共同出资组建的商业银行,于1997年在上海成立。

  交流会上,富邦华一银行陆家嘴支行工作人员介绍,去年10月,该银行发布台胞移动支付便利化方案,台胞可提前在银行微信公众号上预约开户,选择办理时间和地点,并支持使用台湾手机号办理,随后可在支行便利化服务点领取借记卡、激活,办理时间大幅缩减。

  “过程比较丝滑,之后在大陆购物消费会更方便。”台湾青年杨承瀚当天也开通了银行卡。盘点了未来几个月计划开启的大陆行,他表示随着“登陆”交流愈加频繁,在大陆使用储蓄卡的概率越来越高,开通银行卡也为后续使用移动支付带来便利。

  “在这里工作和在台湾有什么不一样?”“在大陆跨专业进入金融业,是否需要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该公司台湾员工分享在大陆的工作经历,令到访青年颇感兴趣。毕业于台北大学的简佑庭在台湾工作数年后,“裸辞”随家人来到上海,跨行业进入该银行。她从大堂经理做起,现在是两家支行的零售业务主管。2019年入职的台青张景皓,已成长为客户经理,他寄语在场青年跳出“舒适圈”,发扬拼搏精神。

  21岁的台湾青年江铠宇目前于澳大利亚就读,今年暑假来到上海开启为期10周的实习,“真正了解了银行业务操作、各部门流程分工,最可贵的是与客户和同事的互动交流”,他认为,看过不一样的东西,视野和想法会有改变。聆听了同龄人的介绍,同样就读于金融相关专业的参访团青年林可婷表示,若有机会,也想来上海这座金融之都探寻机遇。(完)

【编辑:张子怡】

国台办:清除破坏两岸关系害群之马 从根本上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中新网8月8日电 8月8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答记者问。

  问:国台办、公安部政府网站同步推出“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专栏,公布针对“台独”顽固分子的线索举报邮箱,引发岛内关注。民进党当局对此歪曲抹黑,称大陆相关举措对两岸交流互动制造更多的障碍与伤害、阻挠两岸人民往来交流,对促进两岸良性交流没有任何好处;并称大陆没有权力“惩治台湾人民”。请问对此有何评论?

  答: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是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应有之义,是维护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正义之举。两岸民众高度支持有关依法惩“独”措施,认为精准打击“台独”顽固分子的措施行之有效,也充分认识到依法惩治的是极少数涉“独”言行恶劣、谋“独”活动猖獗的顽固分子及其实施的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不涉及广大台湾同胞。

  必须指出的是,民进党当局故意将广大台湾同胞同极少数“台独”顽固分子混为一谈,企图拉无辜民众为“台独”垫背,企图借抹黑大陆来阻挠两岸交流往来,只能说明其色厉内荏、颠倒黑白,完全是徒劳的。

  清除破坏两岸关系的害群之马,目的是从根本上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保障广大台湾同胞安全福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已经识破民进党当局的险恶用心和欺骗伎俩,展示出参与两岸交流的强烈愿望,积极参与两岸交流、支持两岸关系发展。据统计,今年1至6月,两岸人员往来208.3万人次,同比增长99.5%,其中台胞来大陆192.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2%。这充分说明两岸交流合作的历史大潮滚滚向前,不会因民进党当局及“台独”势力的谎言和欺骗而影响。希望广大台湾同胞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与“台独”顽固分子划清界限,积极参与两岸交流合作,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编辑:张燕玲】

第六届冀台经典音乐交流会在石家庄举行

  中新社石家庄8月8日电 (陈林 齐心)8日,“青春相约 逐梦燕赵”——第六届冀台经典音乐交流会在石家庄举行,来自冀台两地音乐人同台献唱,联袂奉献了一场精彩演出。

  本届冀台经典音乐交流会有青春回忆、难忘经典、共创未来三个章节,冀台两地音乐人以独唱、合唱、民乐演奏、戏曲等形式,共同表演了《相约到河北》《大中国》《抗敌歌》《青花瓷》《一起向未来》等经典曲目,并推出了本届冀台经典音乐交流会主题曲《长相约》。

  台湾国际艺术家协会组织了35名台湾音乐人来到河北参加音乐交流活动。协会理事长白玉光表示,希望通过冀台音乐文化交流平台,加大两岸音乐文化交流力度,提升两岸音乐发展水平,让两岸更多音乐界人士携手同心,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河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李莉表示,希望两岸青年同心同行,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共同推动冀台多领域、深层次交流融合。

  冀台经典音乐交流会是河北省倾力打造的对台青年交流品牌平台。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6届,在海峡两岸产生广泛影响,得到冀台两地青年的关注和喜爱。(完)

【编辑:胡寒笑】